中国青年失业率飙升 劳动力市场恶化(图)
中国青年失业率年内新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8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创今年以来新高。劳动力市场恶化迹象明显,在中国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年轻人热议“躺平”和“垃圾时间”。
青年失业率年内新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较6月份的13.2%大幅上升,创今年以来新高。
7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5%,高于上个月的6.4%。就整体而言,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今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1179万人,加剧了本已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5月份表示,必须将解决青年失业问题视为“首要任务”。
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考虑到城镇地区,因此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的整体就业情况。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失业问题时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继续释放,中国就业形势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但同时也坦承“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的就业仍然承压”。
他表示:“下阶段,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付出更大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华尔街日报》8月17日报道,虽然在过去几个月里,总体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但巴克莱(Barclays)的经济学家们看到了劳动力市场恶化的迹象。他们在一份报告中说,再加上根深蒂固的通货紧缩和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导致家庭和企业推迟支出、购房和投资决策。
巴克莱表示:“此外,我们还看到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显示工资和物价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工资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与物价指数下降同时出现。”
新的失业数据是在中国官方公布其它也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之后发布的。其中,包括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工业产出增长连续第三个月放缓,低于分析师的预测。
尽管一系列疲软经济数据再次促使经济学家呼吁出台更大胆的政策扶持措施,但有关部门几乎未表现出对任何重磅刺激措施的兴趣。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8月15日对官媒表示,他将研究更多支持经济的举措,但在货币政策上不会大放大收。这削弱了人们对大规模增加流动性的希望。
瑞银(UBS)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近几个月经济增长令人失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需要在2024年剩余时间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稳定增长。”
他们表示,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降低利率。
就业愈发艰难
今年3月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中国青年失业率去年6月上升至21.3%后,中国国家统计局一度停止发布月度数据。随后其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进行了调整,发布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在今年1月恢复发布青年失业率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分项名称是“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现在变更为“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即使这样,变更统计方法后的失业率仍高企。
时政分析人士任重道此前指出,中国官方统计16-24岁青年群体,除了高校毕业生,还有众多接受中等教育后就业的人员。例如,在2001年,出生人口1702万,2023年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除去死亡、移民等因素,仍有数百万人需要就业。特别是官方所谓的2亿灵活就业人群,没有被纳入失业统计。
而北京大学的学者张丹丹曾发文指出,去年3月中国青年失业率最大值为46.5%,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
目前,就业市场紧张,中国庞大的房地产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消费持续疲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与华盛顿和欧盟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威胁着中国的对外贸易。
从躺平到进入垃圾时间
而“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显然是中共政府所不喜欢的话题,令官方媒体不得不穷于应对,就像是早些时候应对来自中国民间的“躺平”之说一样。
中国官媒7月中旬发布文章称,“最近,互联网舆论场上时有出现所谓历史的垃圾时间论调。这一论调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的某个时刻注定将无所作为,不以个人意志为转变。不少大V、博主看这个说法‘时髦’,又传言有某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作背书,于是不问真假草率引用,继而炮制出大量‘躺平’‘看戏’的论调。”
美国之音此前的文章指出,“历史的垃圾时间”与早些时候出现的“躺平”之说都是来自中国网民,两种说法在观察家们看来一脉相承。
“躺平”说的意思是,在当代中国,劳动人民只是中共权贵任意割取的韭菜,与其挺身奋斗再被人反复宰割,选择躺平尽量保存自己的体力和能力,使中共权贵难以方便地割取或割取不了多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尽管中共领袖习近平早些时候亲自出马表示厌恶“躺平”说,但“躺平”说在中国民间仍是不胫而走,并被众多中国人身体力行。
“历史的垃圾时间”说的意思,则有一种流传广泛的中国民间解说——历史垃圾时间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德语: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提出,是指一个时代严重违背经济自然发展规律,个人无力改变其走向,整个时代必然走向失败的必然趋势。
另有一种流传广泛的中国民间说法展示了所谓“历史的垃圾时间”的说法与“躺平”之说的传承关系——“当历史进入垃圾时间,你将看到大厦坍塌、巨轮倾覆、谎言暴雷、神话破灭等各种大剧。智者的做法是,躺平、看戏、等待垃圾时间的过去。”
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国民间所谓的经济学家米塞斯提出“历史的垃圾时间”的说法显然是移花接木,因为米塞斯显然没有提出这种说法。但英语体育比赛用语有所谓的垃圾时间(garbage time)的说法,意思是在定时的对抗性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胜负已定,再剩下的时间没什么看头了,这样的时间即垃圾时间。
据路透社负责报道中国的经济事务的记者乔•卡什(Joe Cash)7月17日写道,中国经济的低迷在网络上引发了人们对就业、收入和机遇好转前景的悲观情绪,称之为“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显然是将篮球术语(比赛在最后几分钟,结果已无悬念)注入到这场最初是关于“中国制造”进程的讨论中,后来演变成一场受到严格审查的网络讨论,主题是:中国工人和投资者是否应该放弃。
路透社指出,中国最近的经济数据动摇了人们的信心。上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凸显了房地产危机和消费支出停滞带来的拖累。
按照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科特·罗泽尔(Scott Rozelle)等人收集并由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7月份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还有其他迹象都表明中国的集体信心已经受到影响。
罗泽尔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受访者比二十年前更加悲观,更有可能将决定一个人贫富的结构性因素归咎于此,而不太相信努力工作会带来回报。回溯到2004 年,62%的人同意“在我们国家,努力总会得到回报”。然而在 2023 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则下降到 28%。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