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回归微信没被404 却击中习氏改革的七寸!(组图)
“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赵紫阳一文的作者,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其仁(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看中国2024年7月25日讯】“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赵紫阳在网易遭到404之后,日前“中国数字时代”称,微信公众号中出现该文,但未被删除引发热议。而实际上,文章是真,但微信公众号以及文章在微信中并无显现。
“中国数字时代”日前在404文库刊发“正知局‘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赵紫阳”一文,CDT编者按称:该文由微信公众号“正知局”所发,因文章未遭到404而引发了网民围观。编者按还在括号中说,正知局“简介为‘透过时政,探究经济’”
不过,打开微信搜索微微信公众号“正知局”并无结果,显示并没有这一公众号。而文章当然更不可见。
微信中找不到正知局,微博中有正知局,但文章在高墙内仍然不见(图片来源:微信微博截图)
不过,微博中的确有一个654名粉丝关注的“正知局”,只不过其格言为“我不是成功者,但我绝对不是失败者!”其首页转发的某教授的讲座“苏共执政74年的历史启示”(微博视频号)的视频,也没有评论,但视频点击超过40万。
笔者不敢妄断原因,或许是网站笔误或者网络又被“清朗”也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章还是那文章,与网易发表的此文完全一样,只不过多了编者在文章开头引用的一段维基百科关于赵紫阳的简介,该简介除了赵紫阳简历大致时间线,还有如下语句:赵紫阳主持了1980年代后期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平息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被视为党内改革派主要领袖之一,为中国民主运动作出过贡献。
也就是说,突出了赵紫阳的最宏伟三大功绩:主持政治体制改革;平息自由化运动,以及为民主运动所作的贡献,但第二点,即“平息”说法,值得商榷。
要吃粮找紫阳在纪念赵紫阳的民众哪里翻印为“吃粮不忘紫阳情”,可说是赵紫阳改革让中国多多数人吃饱了(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再来看文章最后的作者周其仁的简介,显然并没有维基百科周其仁词条介绍详细,周其仁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的经济学博士是很有分量的。文章简介也没有提到“周其仁长期关注中国经济改革问题,是中国农村改革方面的重要学者”的重要评述,而这一评述完全可以启迪读者在阅读他的文章中,找到字里行间的内容。
我在上文中说过,赵紫阳被认为是中共最不想,也最不敢提及的改革先锋,甚至可以说“改革家习近平”下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怕民众想起“改革家赵紫阳”。
赵紫阳“胆敢”亲临89六四天安门现场,就不是中共任何党魁能够望其项背的。
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乎每一个人,都熟知“要吃粮,找紫阳”的“名句”。说得粗俗一点就是,经济的第一重任是让人吃饱,而不是奢谈“新质生产力”。
回到文章的话题,《“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赵紫阳》这篇文章,作者是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其仁的一篇回忆录。重点是,文章将新华社特稿中关于习近平调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造假弄得“体无完肤”,文章称那是“‘胡、赵、万’三位领导联手”的结果。
《改革历程》这本书曾出现在洛杉矶书市,人们看到了“六四效应”(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文章在简述赵紫阳改革中,高度评价说:“紫阳讲问题总是从实际出发,分析中肯,没有一丝一毫‘因为权位高,所以我正确’的官腔”;而显然对当前的“习氏改革”的暗讽语句更是层出不穷,更可以催人联想到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议的辛辣嘲讽:“‘大是’站不住,吵一万年也对国计民生无益”。
文章是作者的亲历,前半部分集中于在赵紫阳调研专列上的所见所闻,亲切自然,后半部分提及“公案”,整个文章是作者三次与赵紫阳会面的经历,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显示赵紫阳改革家的魄力与胆识,完全不同于中共吹捧的“改革家习近平”的空洞说辞以及生造词汇的哗众取宠。
另一个关键看点就是,赵紫阳的平易近人,与习近平的高高在上形成鲜明对比,党媒讴歌习近平真材实料少,华丽辞藻多。如文章描述赵紫阳“很懂得转一个话题,轻松一下气氛”,这是把赵紫阳当人来描写,而不是党媒处处把习近平当“神”来奇谈。
——他会问“小周,你怎样看?”等细节描写,显示的是赵紫阳集思广益,与一尊习近平天壤之别。
文章真实的反应了赵紫阳在“汇报形成的思路,交叉提问,互相吸收意见”中,坚持的“民主集中”,虽然是对党的歌赞,但同时也不留情面的对“我亲自抓疫情”的习近平审视。
文章实际上解析了“要吃粮找紫阳”这句话为何传遍全中国,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的历史文案。
实际上,文章在真实而生动的记叙中,显示了赵紫阳相当睿智的一面,如“好在赵紫阳听得轻松,我只汇报了几句他就明白了大意,然后边听边插问”;“赵紫阳越感兴趣的地方,反问就越多”;“那天专列上赵紫阳问的最多的,是怎样分步、分级限定政府的供粮责任”。
最引人入胜的是,赵紫阳作为改革家的担当与精深智慧,“对他来说,老体制不是靠推理推掉的,新体制也不是推理推出来的。新旧之间,必须切实找到过河的船或者桥。”这与党媒的一些说法有霄壤之别。
文章的很多语句非常生动的塑造了赵紫阳的改革先锋的形象,“赵紫阳自己出难题自己解”,是一种境界,而习近平则相反,习近平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自己又千方百计想要跳出来,或者绞尽脑汁想把坑填平。
文章说,赵紫阳“可不是做一个‘视察’的样子,而是真有问题要研究,真有想法要验证。”这是作为一个改革家的基本素质。
顺便说一下,习近平大概有两次火车摆拍的经历,一次是到香港且不说,另一次是在林芝火车站(拉萨至林芝三小时左右)摆拍,党媒描写中拿习近平过去的重要指示充字数,用“重大意义”等形容词作包装,剩下的只有“语重心长地说”——“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云云,总要逼迫对中共说不的人来一句中国象棋的谐音粗话:卧槽!
继续看文章下半部分,简直有点打蛇打七寸的味道:作者再一次见到紫阳“那天集中谈粮食问题”。我们先来看目前中共面临的粮食问题:
大半个中国2024年泡在水中,辛辛苦苦抗旱的河南人,救活的玉米,在洪水中阵亡。就在昨天,24日,中共“农业农村部回应‘多地干旱洪涝是否影响粮食丰收’”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表示,“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总体正常。”——我在考虑是不是该在韩俊后面添加“恬不知耻”的状语?
至于“精准精细指导服务,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丰”,是不是唯物论者与天奋斗的叫嚣,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不过,前不久习近平“大食物观”引发的中国是否有粮食危机问题就让许多人情不自禁摸摸裤腰带。
话说回来,文章陈述了赵紫阳在粮食问题处理的敏锐看法以及睿智处理方式,重点在于切切实实考虑农民的利益,“满足农民自食”不会“想象出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粮食市场来”。事实上,中国改革最强音,党媒回避删除不掉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有赵紫阳有关,这些文件多大与农村经济有关,切实坚决的是农民问题,其中“联产承包制”等重大改革,都是在胡耀邦紫阳主导下进行的,这些改革是让广大或说5亿或更多农民获得了实惠。虽然也延缓了中共的衰亡。赵紫阳提出的“在农村不提清除精神污染的口号”等重大决策,可说是真真的解放思想。更别说赵紫阳亲自审定的《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等纲领性文件。
所以,文章实际上也是对这些改革强音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背后场景的生动解析。
还有,文章写到第三次与赵紫阳见面,夹叙夹议的文字相当出彩:“赵紫阳不是一个从概念出发的人。他贯彻分权方针很坚决,是要抓住那个差不多惟一可以在一个大国把计划经济改出来的机会”。
不得不说,如今党媒就不敢这样说习近平,不是不想,而是习近平没有这个能力。
“在分权改革的基础上切实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作者对赵紫阳的溢美之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还绝不夸张。所以,最后作者也是直言不讳,不管当局是否会翻白眼,写下了下面的语句:
赵紫阳“更像一个走经验科学路线的大牌教授,心目中真正有兴趣的事情不是权位,而是‘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如果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紫阳平生倾心的事务,恰恰与十几亿中国人探索在新体制下扩大经济自由、提升生活水平、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这样一件事情密切相关”。
这些话眉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们还会相信这个决定吗?
1989年5月19日凌晨,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呼吁学生停止绝食,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当时他已失去了权力(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说白了,这段话完全“违背了”六四屠夫李鹏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中的定论。
概而言之,赵紫阳精明于经济,睿智于改革,但却不精于权斗,终于被邓小平弄下台软禁;而习近平精于弄权,就连打改革的牌也不忘集权树立个人威信,暗搞个人崇拜。习氏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保住党的政权,保证习近平权力载体不崩塌;而赵紫阳的改革包括分权等,都是为民“谋利益”,因此才落得悲催下场,这也显示出中共邪教本质是不容忍“为人民服务”的。
文以载道,作者周其仁好样的!
以上也就是老是出现,老是又消失的《“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赵紫阳》这篇文章给予网民的启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