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国人?老外纠结这10个问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人?虽然他们不追着中国人看热闹,但是会好奇地向中国人提出一些问题。一位周游亚、非、欧、美十几年的网友,归纳出10条,分享给大家。
1、你不高兴吗?
两个外国人一见,连亲带吻,动作夸张,好像几辈子没见面。两个中国人一见,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但只是握握手寒暄,脸上平静如水。
这令老外大为不解:难道你们不高兴吗?
怎么跟外国人解释呢?中国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悦,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现。
2、有清凉油吗?
除了个人日常用品,出国最好再带上几大盒清凉油。这东西国外没有厂家生产,似乎也没有店家从中国进口销售。
外国人一般比较喜欢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凉油有祛痒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朋友的宠爱。
许多外国人见了中国人都问:“有清凉油吗?”
3、你会功夫吗?
走在国外的街头,时不时一些外国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冲你划拳踢腿,嘴里含混不清地说:kongfu(功夫)或者Jackie Chang(成龙的外文名)。原来这是些功夫爱好者,想与中国人交流一下体会。
一旦聊起来,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功夫吗?”
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人从小就炼功夫,虽然不一定能像成龙那样飞檐走壁,但是对付个把地痞流氓还是绰绰有余。他们认为中国人个个功夫了得,惹不起。
4、狗肉好吃吗?
刚到巴黎时,有法国人问:你喜欢吃狗肉吗?在外国人看来,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们怎忍食而啖之!
不过,我很难告诉外国人,狗儿在中国虽然一样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却不高,名声也不大好。比如我们中国人在贬低他人时常说“狗仗人势”、“走狗”、“臭狗屎”等等。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吃点这“狗东西”的肉也算不上什么吧。当然在老外面前千万不要夸耀鱼翅熊掌燕窝,免得担上虐待动物的罪名。
5、你有没有“关系”?
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请职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问我:“在中国有没有‘关系’?”
中文“关系”(guanxi)一词已经成为打入西方语汇的少数中文词之一。中国人所说的“关系”和美国人心目中的“关系”是不一样。
举了个例子:假设比尔盖茨介绍一个年轻人到另一家电脑公司去工作,如果这是家美国公司,那么那美国老板会想盖茨介绍来的人,素质一定不错,留下;如果这是家中国公司,中国老板会想这可是盖茨介绍来的人,我不雇用他岂不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吗?
老外对中国人的10点困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6、用筷子怎么喝汤?
有一件事许多外国人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么喝汤?
我听见有老外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有一种像吸管那样的筷子,平时夹菜吃饭,喝汤的时候就放在嘴里吸。
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喝汤的时候把筷子放在一边,或用杓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国人听了似信非信:就这么简单?
7、哪个是姓?哪个是名?
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则不然,要先说名字,然后再说姓。
所以,外国人见了中国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问:那个是姓,那个是名?
回答当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后面的名字是名字。老外总是弄混。所以现在好多中国人出国后自报家名时,干脆把姓名颠倒。
8、为什么中文这么难?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想学中文。但是往往练了一会儿“妈、麻、马、骂”以后就有点泄气:“为什么中文这么难?”
在他们的语汇中,往往用“中文”这个词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着新鲜但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东西——
英语里就有“中国迷宫”(CHINESE PUZZLE)的说法,任何晦涩难懂的事都可以用这个词形容;
“中国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国小玩艺儿,现引喻复杂之事;
“中国拷贝”(CHINESE COPY)这个词指一个把原件缺点和疵点都完满地复制的拷贝方式。
记得我在法国读书时一次考试,卷子发下来后,只听旁边的法国同学嘟囔“这简直是中文!”。
9、北京什么时候“改名”的?
出国在外,总是有外国人问“Peking”(北京过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么时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汉语拼音,现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拼法)的。
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从来就没改过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国汉语拼音。
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汉语的法国人接着问:那为什么“中国”不用汉语拼成“Zhongguo”在国外通用呢?我一时语塞。是啊,“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发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语中是“思因”,在泰语中是“今”,还真就是没有叫“Zhongguo”的。
10、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西方,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或老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
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刊、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有所不适应以外,真的怎么也体会不到“文化震撼”。
因为许多外国朋友觉得你们来自“黄土地”上那个至今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穷乡僻壤,乍一到我们这灯红酒绿的发达世界一定觉得头晕目眩,有很多感触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