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东西方古今书籍中 记载不一样的智能人(图)

 2024-06-26 08: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舞蹈者(16:9)
偃师给周穆王制造了一个能够做杂耍技艺,能够唱歌跳舞的,任人取乐的艺人俳优。 (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念操控电脑的人

2004年,一名来自美国麻省的年轻人马修‧内格尔(Matthew Nagle),在罗德岛医院接受了一种非常具有科幻色彩的高科技手术实验,希望以此来改变他的瘫痪在床、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是一种叫做“BrainGate”的植入式手术,医生在马修的大脑里放入一块4毫米见方的芯片。这个芯片是由美国布朗大学神经技术专家唐纳修(John Donoghue)研制出来的,别看它个头小,但是上面设置了100个只有人类头发般粗细的电极。

手术后,马修经过了九个月的训练,就学会了使用脑电波移动电脑光标,不仅可以查阅电子邮件,还可以玩电脑游戏,甚至可以控制电视机音量和操作连结电脑设备的机械手臂。马修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位植入芯片的,成功依靠人的意念操控电脑的人类。

科学怪人

据说在1815年,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与她未来的丈夫珀西‧比什‧雪莱,还有诗人拜伦勋爵等人一起前往瑞士。文人相聚,自然喜欢以文会友。恰好当时印尼坦博拉火山(Mount Tambora)的爆发令数万人丧生。许多人遭到活埋、或者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死,浓重的火山灰令庄稼颗粒无收,不少人更是死于其后带来的饥荒,造成环境和贸易的极大破坏。于是,大家讨论着这场火山爆发的恐怖传闻,突发奇想,决定以这个恐怖事件为引子,举办了一场比赛,看谁能写出更加恐怖的故事。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科学怪人》是这场比赛的结果。

这部小说,是被西方文学史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里面塑造了一位疯狂的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他利用从坟场中收集来的尸块,制造了一个具有人形的生物,一个有思想有行为能力的科学怪物。

这个怪物能够学习各种不同动作技能和知识思想,还能够生活在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中。因为它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在荒野中生存的能力超强,远远超过人类。它还懂得使用语言与人沟通,甚至懂得道德。可是知道道德并不代表会遵循道德,这个怪物会利用人类的道德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还会伤害人命。

这部小说发表后,也引起了火山爆发式的轰动。紧接着,模仿《科学怪人》的大量的改写版和续写版作品层出不穷,有改编成漫画的,有改编成戏剧的,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科学怪人》还被改编成了电影。于是,这个怪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象。而最为大家熟悉的一种形象是这样的:这个怪物的身体上有着可通电流的装置,而且身体的脖子和太阳穴部位有大螺丝。

说到人造智能生命,其中在中国古代也有这么一个故事,从中我们会发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人们对与人工智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周穆王遇见的智能艺人

在周穆王多次的西征中,有一次,他越过了昆仑山,但是没有达到弇山,就折返回来,准备回自己的国都。在折返的途中,还没回到周国的时候,遇到一位献艺的技工大师,人们称他做“偃师”。

偃师对周穆王说:“我制造了一个能够做杂耍技艺,能够唱歌跳舞的,任人取乐的艺人俳优。我把它进献给大王。”

穆王仔细观察了这个偃师所造的艺人,就让艺人展现自己的能耐。这艺人不负众望,竟然做起各种动作来,它能慢步,能快走,能伸屈俯仰;更绝妙的是,它晃动脑袋,就会唱出音律准确的歌;两手活动起来,就会配合节拍跳舞,姿势动作真是维妙维肖。而且,它的动作千变万化,任由自己的想法随便驱动。

如此能歌善舞的人儿,不能自己独自欣赏呀,于是周穆王也命这个艺人给嫔妃们表演。果然,整场表演非常出色,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可就在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个艺人不知怎么的,就使眼色挑逗了周穆王身边的嫔妃。

如此违背礼节的大逆之举,让周穆王愤怒不已,觉得偃师是拿“真人”当作“假人”来欺骗他,当即要命人杀掉偃师。偃师慌忙上前致歉谢罪,连说这艺人真的是“假人”。周穆王不信,于是偃师就将那艺人给拆卸了,里面全部是皮草、木材、黏胶、生漆、白黑丹青物品凑合而成的。没有一根骨头,也没有血肉。周穆王看得目瞪口呆,于是他就亲自上前检查,发现这个艺人虽然没有血肉,但是他体内的五脏六腑的结构模式都非常齐全,体内有肝、胆、心、肺、脾、肾、肠、胃,体外有筋骨、肢节、皮毛、牙齿、毛发,只是组成的材料都是假的,但是与人体结构是一模一样的,什么都完备。

于是乎,周穆王叫偃师把这些材料再次组合起来,就又恢复成为那能歌善舞的艺人的原来模样。

周穆王出于好奇于是又命偃师,尝试把那艺人的心脏去掉,看看艺人怎么样表现,结果艺人口不能言,说不出话来。接着又尝试把他的肝脏去掉,结果那艺人的眼睛看不见了,就是个盲人了。再去掉肾脏,结果艺人走路都走不了。看来,艺人内部的五脏六腑也是艺人能够运动的机关了。

周穆王看到如此巧夺天工,大为高兴。随即下令将这个艺人载回自己的王宫。

这个著名的中国古代“智能AI机器人”就记载在著名的道家经典《列子》一书里。不过,无独有偶,在西晋著名译僧竺法护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生经》之中,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生经》是讲述释迦牟尼佛本人的许多世的修行故事的。故事中说有一个叫做“大船”的国王,他名下有一个二儿子擅长工艺技能,也设计出一个“智能艺人”,和前面说的偃师进献的艺人一模一样,能歌善舞,仿佛真人一般。但是,这个艺人的机关只在身体上的一个“肩榍”,应该类似是一种木制的插梢机关,只要拔掉这个“肩榍”,整个艺人机器人就全部自动解体散掉了,碎散在地面上。

张果老法术变化出的智能人

据《太平广记》,在唐玄宗时,张果老因为是修行高深之人,非常得到唐玄宗的尊敬和重视。毕竟哪个帝王不想得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唐玄宗请到张果老,将其安置在宫中。既然在宫中休闲,自然也少不了许多应酬。唐玄宗自然也会赏赐给张果老许多饮食美酒。张果老不堪应付,就想出一个办法,就对唐玄宗说:“我有一个弟子,能谈论万千事物,也能饮酒一斗。就让他陪陪皇上您吧。”唐玄宗听说,当然高兴。

不一会,从空中显出一个小道士,从殿堂的房檐飞下来。大家一看,这位小道士大约十六七岁,相貌俊美,清新淡雅。那道士拜谒皇上后,表现得非常有礼有节,言谈清爽。唐玄宗看了甚是喜爱,于是赐酒饮谈,边喝边谈。

终于喝到一斗的容量的时候,张果老连忙起身道谢说,“不可以再赐酒给他了。如果再多喝一点,就会博龙颜一笑了。”唐玄宗正在兴高采烈之时,怎么放弃这开心时刻,于是乎继续赐酒给小道士,命他继续饮酒。结果酒突然从小道士头顶冒出来,顷刻间小道士的头冠掉落地上,紧接着小道士化身成为一坛酒罐子,这酒罐子的容量正好是一斗大小。众人们看了,又吃惊又觉得好笑。大家都觉得张果老的法术高深莫测。

責任编辑: 岳尔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