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商的儿子渡海而来 将父亲所欠的归还(图)


商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渡海而来,将所欠本利一并归还给刘丹阶。(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清朝时期,有个叫刘丹阶的安徽桐城人。他到了四十多岁时依旧一贫如洗。有一天,他决定去广东找一个在制军署工作的亲戚帮忙。谁知亲戚看不起他,更不愿意帮他找工作。没办法,他只好到光孝寺借宿。

说来也怪,寺中方丈老僧,一见到他,就很欣赏他。当时,有位制军十分崇敬信仰佛法,每个月都来寺里顶礼膜拜,并和老和尚在竹园中聊天消遣。有一天,这位制军又来了,结果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整天下个不停,制军和他的跟班都被困在了寺里。

老和尚就准备了些斋饭招待他们。制军坐在小饮间,觉得有点无聊,就问老和尚:“这里有没有人可以聊聊天?”老和尚就说有一个叫刘先生的人住在寺里。制军立刻让仆人去请刘先生。

不过了一会儿,仆人回来报告说:“刘先生认为自己是个外地来的穷书生,怎么好意思和大官们坐在一起呢?他推辞不敢来相见。”制军却说:“礼貌对待贤士,这是应该的。这样不受拘束的读书人,怎么能叫他来就来呢,我得亲自去找他才行。”于是,制军请老和尚带路,亲自去找刘先生。两人第一次见面却相见如故,把酒言谈,尽兴而归。

第二天制军就邀请刘丹阶到官署中,对他十分礼遇。当时在粤东各大官,如督抚、将军、税卡上的差官,每年按照惯例都要进贡玉器。先前负责准备玉器的人,总是这儿不对,那儿不好,总是不能让皇上称心。制军便将此事专门交给刘丹阶来负责。

刘丹阶天资聪明,也颇有人生阅历,办起事来也是相当干练。他领到的经费,一分钱都不贪占,全都用来购买良玉,聘请能工巧匠,尽心讲求样式,因此,不仅报价便宜而且物品优美。

玉器呈贡上去之后,这龙颜大悦啊,立刻重赏了制军。而制军也觉得自己真是慧眼识才呀,对刘丹阶更加器重了。将军、税卡上的差官等听说这事儿后,也各自把进贡的事托给刘丹阶办理。刘丹阶有了之前的经验,更加精益求精,数年以来,凡经他手呈进的玉器,屡屡让皇上称心。

各大官吏都认为他是个人材,想为他捐纳一个官职。但刘丹阶极力推辞,说:“我只是个穷书生,哪里是当官的料啊。我只是对经商略知一二,如果各位大人有意提携我,那么现在某处的一家洋行,因亏本而停业,我愿意去经营这家洋行,用来养家餬口。”

大官们答应了他,于是刘丹阶开始经营洋行的生意。其它各洋行因为他的资本有限,私下都暗中笑他,说他是支撑不下去的。谁知不久之后,他的生意就迎来了一个大转机。

一个曾经与这个洋行前东家做过贸易的洋商,在自己的国家病死了,死前他留下遗言,告诉儿子说:“我还欠广东某洋行本金加利息共五百余万两银子,你不能让我做不还钱的人,你务必将钱归还给他们,不要被同辈人看不起。”

洋商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渡海而来,将所欠本利一并归还给刘丹阶。那个洋商回国是发生在十多年之前,洋商一去不回来,洋行多次辗转替换,帐目已经不能查清,但洋行的名称依然未换,所以最后接手的刘丹阶才能得到这笔意外之财。

从此以后,刘丹阶经手的贸易,没有不顺利的。就这样,做事不贪不取的刘丹阶,当初虽遭亲戚白眼相看,后来却成了巨富。 

事据:《妙香室丛话》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