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量关闭政务新媒体帐号 政令宣传手法曝光?(图)


图为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图片来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5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近期,中国地方政府因预算削减、人力短缺等原因,大量关闭其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帐号的举动,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近日,昆明、西安、长沙、深圳、南京、青岛等地发布关停政务账号的通知,发布渠道转为三类,包括集中到上级单位政务号、政府网站以及官方App。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近2个月中国大陆有超过10个省的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帐号宣布停更和注销,层级覆盖省、市、县、乡镇和村,涉及多个行政部门。

根据中国国家网际网络信息办公室在2023年5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政务新媒体账号已发展至11万个。

“发出去基本没人看,连自己人都懒得去浏览。”陕西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和几位同事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负责科室公众号的更新。领导要求日更三条,必须要有关于科室工作的推文,余下则是镇里活动和会议的推文。个位数的浏览量让他苦不堪言,“这种加班干的活没一点用,大家都不愿意干”。

与上述工作人员情况相似,在河北吴桥县工作的一名员工几年前也参与了单位政务号的运营,因缺乏专职人员,每篇内容的采编都耗时4、5个小时,账号在不同同事间流转后几近荒废。“基层政务号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同质化和抄袭现象极为严重。”

与这些基层人员直接负责采编、运营不同,还有一部分政务号外包给了当地的媒体团队。广东深圳某政务号运营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政务号运营项目的经费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一般会签订年度合同,一个公众号至少需要两人运营。 

负责北京某个政务号运营的一名林某就是外包团队的一员,她运营的媒体矩阵有两个主要账号,其他账号内容从主号复制粘贴而来。最令他头疼的是,绞尽脑汁解读受众较窄的公告,往往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流量五十五”。两位数的阅读量太难看,周报月报汇报成绩的压力下,他所在的团队只能自掏腰包买流量造假数据,“把阅读量买到几千,但也就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据《南华早报》报导,曾被中国地方政府视为重要宣传工具的机构应用程式和网站,如今因预算削减、人力短缺等原因,许多机构不得不缩编负责更新网站和社交媒体帐号的约聘人员,使维护这些平台的日常营运成为一种负担。

近一个多月来,陕西富平县、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江苏张家港、云南昆明五华区、湖南长沙雨花区、四川青川乐安镇等地都纷纷宣布清理相关部门政务新媒体帐号。

事实上,当前中共财政吃紧,地方政府部门普遍财政困难,甚至传出借钱给公务员发工资的消息。在此背景下,拥有235万粉丝的网际网络科技大V“午后狂睡”发帖说,”财政吃紧,不得不砍掉冗余的部门。一堆地方政务新媒体既不能报导本地的事,也不能帮助本地居民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