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慈悲与惩罚(图)

 2024-06-09 19: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僧人
僧人(图片来源:Pixabay)

释迦牟尼的传记中,曾经讲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于一刹那间看到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明了了一切因缘。他起身去鹿野苑,度化了那里的五个和尚,其中有一个叫阿若·憍陈如,也是佛所有弟子中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僧人。其实释迦佛跟他并非善缘。在《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说的就是他们过去的缘份。

释迦佛过去世也是一个修行人,称忍辱仙人。他所在那个国家的国王就是歌利王。歌利王性情残忍暴虐。一天,歌利王带领后宫女眷出城游玩,经过忍辱仙人修行的树下。宫女们发现了忍辱仙人,就跑过去看。忍辱仙人就向她们说法。歌利王看到宫女们都被仙人吸引,心生妒恨,就走过来问仙人道:“你是阿罗汉吗?”仙人回答说:“不是。”歌利王说:“你非阿罗汉,怎可与我的宫女讲话?”仙人回答说:“我心中无色欲之念,和你的宫女讲话有什么关系?”歌利王大怒,说要试试仙人的修行,就把仙人的耳朵、鼻子、手、脚,一样一样割下来。

忍辱仙人毫无怨恨,反对歌利王说:“你为了女色,用刀斩断我的肢体,而我的忍耐如大地一般。以后我成佛之后,也会用慧刀,斩断你的贪欲、嗔怒、愚痴三毒。”所以等到释迦牟尼成佛后,报怨以德,善解了他们之间的恶缘。

我读这些故事,会感叹觉者的慈悲。但慈悲亦非无度。彼时释迦牟尼尚未成佛,将这一场魔难视为修行中的考验和助缘。而一旦释迦牟尼成佛,杀佛则属于十恶不赦之罪,叫“出佛身血”。换句话说,佛虽然慈悲,但也不是无度的,否则无间地狱为谁而设?

《圣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犹大出卖耶稣后,耶稣说:“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路加福音》上说当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的时候,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杀死耶稣的犹太人后来大祸临头,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大流散,被人侮辱、嘲笑,多少犹太人被屠杀。我也很难不联想到耶稣上十字架前,对那耶路撒冷的女子所说的话,还有对犹大的预言“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换句话说,耶稣虽然慈悲,但犯罪到了那一步,也必须要承担后果,否则燃烧着硫磺的火湖为谁而设?

要知道,惩罚虽然是犯罪者在承担罪业,对于更多的旁观者来说,未必不是一种慈悲。这种教训让他们警醒,免得重蹈可怕的覆辙,恰如当代社会的死刑可以极大降低犯罪率,尤其是凶杀案的犯罪率一样。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讲述了佛陀对歌利王的度化,也提到了犹大可怕的结局。佛法虽然慈悲,但是威严同在!做出错误的选择的,也必须承担可怕的后果。那些曾经被喊话的,也许他们错过了一个最好的自我救赎的机缘。

責任编辑: 初新 来源:天亮时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