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4年4月29日讯】“那要不住哥哥家吧”、“临死股东大会”、“X董事,1976年畜生”......谁能想到,这么奇葩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
“乌龙”年年有,最近何其多。
几天前,中旗股份的一份股东大会决议公告里,对出席股东大会人数等数据接连抛出4个问号。4月26日,中旗股份和公司董秘双双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
上市公司为何频繁发生这些低级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公告数据出现4个问号
4月24日,中旗股份披露《2023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其中出席会议股东人数、代表有效表决权的股份总数和占比、现场出席股东大会人数均以“?”代替。
上市公司中旗股份披露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的部分内容(网络图片)
4月26日,深交所向中旗股份及董事会秘书陆洋发出监管函,认为中旗股份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相关行为违反了《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第5.1.1条的规定。董事会秘书陆洋作为公司信息披露主要负责人,违反了《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第5.1.2条的规定,对公司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中旗股份刚刚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一项议案,聘任陆洋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谁料,刚当上董秘3天,就被深交所点名。
中旗股份成立于2003年,2016年12月于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主营业务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A股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中惊现“胡什么东”
无独有偶。“马什么梅、马东什么、什么东梅?”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经典情节照进了现实。
4月25日,上交所对西藏珠峰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称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反映出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多份公告中出现低级文字错误,造成较大影响。此前4月18日西藏珠峰一篇公告因错别字引发热议——董秘名字竟出现四个版本,分别是“胡晗东、胡哈东、胡啥东、胡眕东”。
董秘作为公司信披的把关人,自己的名字竟被接连写错,令人匪夷所思。对于投资者来说,看到这种质量的公司信披,不知道作何感想。
西藏珠峰董秘到底叫什么?年报显示,公司的董秘为胡晗东。2005年7月至2014年4月,胡晗东历任西部矿业证券事务代表、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等职务。2016年2月,胡晗东加入西藏珠峰,现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兼董事长特别助理。2022年报显示,胡晗东的年薪为62.4万元,共计持有公司股份8.25万股。
对此,西藏珠峰回应,由于公司工作疏忽,导致公告中存在部分错误。主要原因系公司工作人员直接拷贝了PDF文件的文字而未进行仔细检查复核,导致了文中出现多处错别字。不仅公告中三次写错公司董秘名字。内文将监督管理措施写成“措旅”。此外,公告中还有履行“职贵”、仍应承担相应的“贵任”等词汇。
截至4月26日收盘,西藏珠峰报8.93元/股,总市值为81.64亿。股价较2021年高峰的50.89元/股,下跌82.45%,市值蒸发超300亿元。
“信披乌龙”屡次出现
上市公司的信披乌龙事件并不少见。因为笔误、描述错误、计算与统计错误等造成的乌龙正层出不穷。
2023年9月,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披露债券半年度报告。报告中,一家子公司名称被写为“那要不住哥哥家里吧~”,本应该严谨专业的财务报告,瞬间就变成了一场“桃色乌龙”,一时间引发了全网热议。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显示,上述内容由一位实习生负责填写。这家子公司真正的名称是:“印尼广青镍业有限公司”。
早在2019年3月,深交所上市的菲利华在2018年年报中就曾将高管薪酬单位“元”误写成“万元”,导致上市公司包括董事长在内的14名高管年薪均在6亿元-110亿元不等,总薪酬高达698亿元。作为参考,当年该公司的总营收仅为7.22亿元,近700亿的薪酬显得十分夸张。
无独有偶,2年后,2021年3月,皖能电力也来了一波历史重演,10名高管总年薪达到361亿元,真相依然是在年薪后面的单位多加了个“万”。
除了数字单位方面的失衡,上市公司在自我介绍、高管介绍方面也曾有过“笔误”。
如2021年,哔哩哔哩港交所的申报公告中,就曾将第一页介绍“本公司”具体名称时误写为“百度集团”。同年,格力电器在发布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也曾将公司董事张伟的履历介绍为“男,1976年畜生”。
如果说,以上几家公司的错误多是因笔误造成的小插曲,那么吉药控股(现“*ST吉药”)的“信披乌龙”则是一起明显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时间回到2019年7月11日,吉药控股先是对外发布了筹划收购修正药业100%股权一事。随后不到半个月时间,该收购计划又在7月24日宣布终止。
但终止的同期,吉药控股却留了一个“活口儿”,称“经公司与修正药业友好协作,待该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出台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谋划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筹划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修正药业100%股权事宜”。
受此消息影响,7月25日、7月26日吉药控股收获两个涨停,股价从5.4元/股涨至6.53元/股,涨幅20.93%。但令投资者没想到的是,随后修正药业却对此进行了否认,并称双方不会再继续合作。
紧接着,7月26日晚,吉药控股再发更正公告,确认了修正药业所言非虚,并称此次失误是“经办人员误将修订稿当做最终稿归档”。此后的7月29日-8月6日,吉药控股连续下跌,从26日的6.53元/股跌至4.31元/股,7个交易日跌幅近34%。
最终,吉药控股也因上述违规行为收到了证监会的“罚单”,其中上市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董事长孙军、董事会秘书张亮、财务总监张忠伟也各自被给予警告,并合计被罚70万元。
“信任桥梁”的断裂:裂痕要如何修补?
事实上,信息公告本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得以沟通的信任桥梁,也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价值的关键信息渠道。而如今信任桥梁屡次出现裂痕,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公告发布之前,内部通常会有比较明确的多层审核机制,从拟稿、审核、修订、复核、签发、校对、备案到发布将经历层层把关。而上市公司如此明显的内容错误却并未被发现,反映了企业内控或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有律师认为,上市公司公告中的乌龙事件,一方面影响了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告出现错误,基本都是上市公司董秘办、证代办的工作失误。
对于此类常规失误应如何避免,市场早就给出了多种经验。从企业内部来看,公司可以增加公告发布前的复核人员,双向审查,查漏补缺。而若从外部入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评估机构等第三方的进场也可以充当监督的角色。
不过,前述业内人士也提到,“如果一个简单的公告本身都要中介机构去复核的话,那证券部的人,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另外这也会增加信息披露的成本。”但他也建议,如果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时,企业还是应聘请相应财务顾问,为重组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等专业服务。
从30多年前A股在上海诞生开始算起,处罚从来就不应该是最终目的,以罚促改,使上市公司维持良性可持续发展,对市场和投资者保持敬畏,才是对企业实施监管的初衷。但是时至今日,不少上市公司仍然在信息披露方面出现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这些上市公司的素质令人堪忧。此外,我们不得不发问:他们是以怎样轻蔑的心态面对那些给他们投下真金白银的投资者们的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