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调查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市场 寻求市场准入平等
【看中国2024年4月17日讯】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政策的持续关注,欧盟委员会即将启动针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市场的调查。这一调查将标志着欧盟首次启用国际采购工具(IPI),该工具旨在打开对欧盟企业封闭的盈利性采购市场,增强双边贸易的互惠性。
观察人士表示,此举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盟与中国之间已经紧张的贸易关系。
IPI工具于2022年6月通过,此次是其首次被动用。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欧盟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市场准入障碍,特别是在那些对外国直接投资有限制的国家。欧盟的目标是通过这一工具,迫使那些封闭市场的国家开放,确保欧盟企业能够在全球采购市场上公平竞争。
中欧贸易缺乏互惠性
据《南华早报》报道,此次调查的焦点是评估中国政策是否不公正地偏袒国内供应商,从而限制欧洲企业参与中国的公共采购项目。如果调查发现存在不公平的市场准入障碍,根据IPI的规定,中国公司可能会在欧盟单一市场的招标申请中被降级,或被完全排除在外。
根据欧盟的观点,中国政府近年来强化了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控制,尤其是通过2015年国务院的决策以及随后各省采取的进一步措施,这些措施明显倾向于支持本土制造商。
例如,彭博社披露,安徽省等地的政策促进了地方企业向医院供应设备的机会。这一政策导向是中国更广泛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到2025年之前在关键行业中提升国内产业的市场份额。
而对于生产“核心医疗器械组件”的中国公司,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85%的国内市场份额,而对于高端设备,目标市场份额为70%。这个目标在欧盟看来,不仅限制了欧洲公司的市场准入,而且威胁到了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和创新环境。
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指出,尽管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相对自由地参与公共采购,但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准入却受到限制。
维斯塔格表示:“这里没有互惠性 — 实际上中国市场对欧洲生产商是封闭的。”她强调,拥有IPI这样的工具至关重要,因为它建立在“互惠”的理念上。
然而,中方对此说法表示不满。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说,在政府公共采购方面,中欧双方一直“保持沟通”。中方指出,在去年9月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双方讨论了医疗器械方面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次与中方的高级别经济对话中,欧盟官员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都曾与中国领导人讨论过市场准入问题。这些讨论强调了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双方去年的会晤中。尽管双方同意继续就市场准入问题进行对话,但欧盟对谈判进展缓慢表示失望。
《环球时报》并且引用了中国欧盟商会对180家在欧盟的中国企业和机构进行的调查,21% 的受访者对IPI对其业务的潜在影响表示担忧。根据咨询公司Joinchain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494.03亿美元,其中欧洲占进口总额的48.03%,位居第一。
欧盟经济安全战略
近期层出不穷的间谍案和中国对俄罗斯侵乌战争的暧昧态度,让欧盟重新审视对中国的贸易态度。欧盟的行动不仅限于医疗器械领域。近几个月来,欧盟还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板发起了数起补贴调查,意在应对北京政府对这些关键行业的大量补贴。这些措施是欧盟经济安全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出口控制和投资审查的强度。
据彭博社报道,欧盟指出,北京方面对进口产品采取的歧视性措施以及对外国企业设置的严苛要求,如投资义务或向中国实体转让技术等,已经在市场上造成了扭曲。
安迪·凯斯瓦尼(Andy Keswani)是一名独立的政治研究员,也是德国智库RND Phase的创始人。他建议欧盟要对来自中国的医疗设备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人们真正担心的是,不知道来自中国的医疗设备是从哪里生产的,新闻已经报出中国监狱和新疆的强制劳动。中国近期也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在医学设备中的应用,因此在中国生产的人工智能软件很容易被中国政府植入病毒,对我们进行监视,”凯斯瓦迪对美国之音说。
在本月于比利时鲁汶举行的欧美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会议上,维斯塔格提到,欧盟需要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应对市场扭曲问题,而不仅仅是依靠逐案处理。“我们正在充分使用我们手头的工具,但我不禁感觉这也像是打地鼠游戏一样,”她补充道。
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来自荷兰的欧洲议会议员罗伯特·罗斯(Robert Roos MEP)说,中欧之间的不信任是因为根本“理念”的不同。他认为在中国实行的“共产主义”只让少部分人受益,导致的是“官僚主义和贫穷”,并且在中国没有任何自由,而欧洲所拥有的自由的环境是“创新”的关键。
“华为等一切事件已经证明了,中国一有机会就会来我们这里窃取情报,所以我不相信中国,”罗斯告诉美国之音。
罗斯并且呼吁欧盟不能让关键的设施和工具,比如“电动车”和“医疗设备”,被中国政府所支配。但是他也认为是欧洲领导人的错误决策,使得市场转向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而非自己本土生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