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撤离中国势态升级 但资金离境越来越难(图)
资金撤出中国却越来越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3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外资撤离中国势态升级,有日企再关闭在中国大陆工厂,不过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表示资金撤出中国却越来越难。有消息称中国总理李强也不打算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上与访华的外企CEO会面,中国经济前景堪忧。
外资撤离中国势态升级
去年以来,包括日本佳能、韩国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相继撤离中国,导致数以万计的中国员工受到影响。美国亚马逊中国电商平台、美国领英(LinkedIn)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平台等也撤离中国。上述企业将其产业链分别转移到泰国、菲律宾或本国。
日本最大的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宣布关闭在沈阳的工厂,并将按照相关法规补偿该厂一千多名员工。普利司通2月27日宣布,该公司于2024年1月26日终止沈阳工厂生产商用车轮胎业务,2月29日关闭工厂。该公司并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间,终止商用车轮胎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普利司通于2021年底关闭了位于广东惠州的轮胎工厂,并将产能及设备转移至沈阳。两年后,沈阳工厂也关闭。目前,普利司通在天津、无锡及广州等地尚有工厂和研发部门。
从事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沈阳商人李华3月14日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日本早期到中国投资是为了满足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的请求。她说:“我觉得,日本当初来中国是赎罪,出于赎罪的心理;现在撤出来是因为没办法经营。随着国际大环境(变化),实在无法继续下去了,因为在中国毕竟有产业链,搬到别的地方再投入资金会提高成本的。如果有一点生存空间,它也不会撤。”
李华说,近几年撤出中国市场的不仅仅是日资企业,还包括美国、德国,甚至中国本土民企。
有分析认为,最近三年外资企业加快撤离中国步伐的最关键原因是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政治及价值观的冲突导致经济上的脱钩,外资企业在中国无安全感。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一切都是党说了算。”
资金撤离中国越来越难
3月15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随着监管环境的收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在中国有私募基金投资的美国机构在退出投资方面正遇到困难。向专注于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分配了超过40亿美元的4家美国公共养老金表示,它们准备推迟赎回已接近10年期限的投资。
这4家美国公共养老金的犹豫反映了一种担忧。阿拉斯加永久基金的私募股权投资总监沃尔德罗普(Allen Waldrop)说:“中国一直是一个可以部署资本的地方,但要把资金取出来却更加困难。现在,这个问题要严重得多”。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支持的私募基金一直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和互联网行业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即使爆发中美贸易战之后,投资热潮仍在继续。在2022年,当北京对寻求海外上市的企业进行数据安全审查时,使数百家中国公司得以在纽约上市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盛宴戛然而止。
金融数据提供商Crunchbase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在中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也同比下降了68%。虽然美联储积极加息对美国的IPO造成了全面打击,但北京在阻止中国本土企业赴海外上市方面发挥了同等甚至更大的作用。例如,2021年7月,获得美国知名投资机构投资的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刚刚在美国上市即遭遇国内监管部门审查。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称,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
虽然大多海外数投资者不必立即作出决定,但他们意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基金在成立约十年后到期清算,未来几年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一家拥有十多个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项目的第二家美国公共养老金的高管表示:“无法退出的事实当然会令人担忧”,并指投资生命周期的“任何意外延长”都会影响其基金的未来部署。
然而,大多数业内人士几乎找不到比延长私募股权投资期限更好的解决方案。私募股权配售机构纪念碑集团(Monument Group)驻香港合伙人阿蒙德森(Niklas Amundsson)说:“投资者其实没有太多选择。他们只能继续投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李强或缺席与全球CEO会面
3月12日,据路透社独家报道,三位知情人士称,中国总理李强不打算在3月底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上与访华的全球CEO(首席执行官)们会面。市场情绪恶化之际,这一安排引发人们对北京当局吸引海外投资承诺的担忧。
自2000年以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每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传统上是全球企业首席执行官和中国政策制定者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机会。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和桥水咨询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都是常客。
论坛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即是中国总理与企业代表们的会议。然而,据报道,虽然李强仍计划参加今年3月24日至25日的论坛活动,但他不会按照惯例会见全球CEO。
此前,中国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过去三十年“两会”结束时国务院总理举行中外记者会的惯例。这是中国经济和政策日程上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
在2月23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强表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然而,即使李强多次极力呼吁外资投资,外商外资仍纷纷逃离。
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同比下降11.7%,至人民币1127.1亿元。另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直接投资负债(direct investment liabilities)较2022年大减82%,仅增加330亿美元,增速创下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
外国企业一直在努力协调,希望中国领导人就外企关心事项提出更多公开回应,包括更广泛的反间谍法、对咨询公司和尽职调查公司的突击检查、出境禁令等。继两会会后总理记者会遭取消后,外企和总理的沟通机会若再取消,外企对华投资的信心恐将再遭打击。
去年11月,美国资产管理巨头先锋领航集团(Vanguard Group)和以民调为基础的绩效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纷纷宣布将关闭在中国的业务,撤离中国。
北京当局近年收紧对外企的控制,让外资感到不安。去年7月起,中国实施新版《反间谍法》。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警告,该法会使在中国的外企面临中国监管部门的更严格审查,加上《反间谍法》扩大定义范围,外企所掌握的资讯,或被北京视为危及国安的情报,随即可能招来“监管”打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