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概括了父母或老年人娇惯孩子会产生的恶果。(图片来源:Adobestock)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孝敬老人的心。而老人在世界上多比你多活了几十年,自然见识跟财富的积累都是要比大家厉害一些的。但是也不是说老人什么事都做得对。
许多为人父母早已发现,若对孩子过度溺爱,只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因为小孩是最好玩的,父母从小不加以管教鞭策的话,那么只会越来越怠惰,做任何事都会缺乏毅力。所以安逸惯了的小孩,等到父母双鬓已斑白的时候,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傍身,那么就容易被贫穷所困。所以父母如果真的疼爱孩子,就要替他谋划人生的未来,而不是事事宠溺,看着孩子自生自灭。那么除了父母,还有谁惯着孩子呢?家里老人也容易惯孩子,隔辈亲嘛,有时候,父母严厉些,老人还挡着。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就概括了父母或老年人娇惯孩子会产生的恶果。究竟以前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其中又包含怎样的智慧呢?
老人是条龙 向谁谁家穷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在中国人心中,龙代表着权威,也就是说长辈在子女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至于后半句,可能有些人就搞不懂了,为何长辈越偏向谁,谁家就更穷呢?
在《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中,郑国公的和弟弟共叔段的母亲武姜是一个对孩子不公平的母亲,在兄弟两个的父亲娶了武姜之后,很快就怀上了郑国公,但是在生武姜时难产了。武姜就在之后的生活中一直对他都不怎么待见,就因为生他的时候自己差点丢掉了性命,而在后来生他的弟弟共叔段的时候,却十分的顺利,很快就生下了这个孩子,所以就导致武姜非常喜欢共叔段而有些讨厌郑国公。从小到大显而易见的偏爱,让他的共叔段产生了一些不好的习性,整个人变得懒惰,并且没有脑子,整天就想着怎么吃喝玩乐,胸无大志的样子,自然成不了大事。
还有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杜甫,杜甫的父亲从小就对他十分宠溺。以致杜甫在年少时,都不需要为生活操心,就连科举落第后要云游四方,他父亲都是很干脆的给他盘缠。这也令杜甫在中年以前的人生,根本就是个浪迹天涯的富家公子。
等到杜甫到了中年,终于打算靠一技之长谋生的时候,才发现世事多艰,难顺己意。花了数年的功夫,好不容易才谋得一个九品小吏的职位,而他的小儿子在当时早已穷困饿死。
根据《后汉书·仇览传》的记载,汉朝有一个叫做羊元的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所有家务活都不让他干,父母会竭尽全力去满足他的任何要求,所有吃的喝的都是最好的,但羊元对于父母却并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反而极其骄慢。
有一次羊元让母亲去给自己做饭,母亲因为年迈而动作有些迟缓,羊元竟然因此大怒,在那里大声训骂自己的母亲。母亲因此找到当地的贤人仇览,请他帮忙教育自己的孩子,仇览给羊元讲解了一番孝道的道理,羊元泪流不止,到母亲面前请罪,说:“元少为母所骄,今骄子骂母,乞今自改。”
因此不管是父母或是其他长辈,在对待孩子时,不能事事只想着顺着孩子的心意来。因为孩子缺少阅历,不知道世间冷暖、人间疾苦,所以无法明白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在以前,因为人们生的小孩比较多,有时难免会照顾不周,甚至有差别待遇。有时若太过明显,也会引起孩子间的嫉妒心,彼此产生心结。要知道家庭和睦是兴旺的前提,如果总是争吵不休,就是想追求生活小康都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所以受到长辈偏袒的孩子,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有恃无恐的个性,兄弟姐妹间的关系自然难以和睦。甚至有时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家里的爷爷奶奶因为疼爱孙子,也会阻止父母的管教,这对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看来古人在这方面早已有很深的体会,所以才会留下这样的俗语。当前的家庭溺爱的情况更加明显,这也造成社会四处可见的“巨婴”,不但生活没有什么自理能力,甚至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思想不够成熟,动辄走极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