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强开始忙活(图)
习近平在两会上再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3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总理李强3月13日在北京调研,要求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以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口号。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阴云笼罩,分析指这一口号四不像。
李强要求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
港台时间3月13日晚间,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中国总理李强3月13日在北京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两会上的讲话,壮大新质生产力。
据央视视频画面,李强首先来到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察看云控基础平台系统、车路协同沙盘演示。随后来到百度公司亦庄办公区,了解大模型产品研发应用和国产化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建设情况。在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听取公司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情况介绍。
调研中,李强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汇报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发言。李强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强并称,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李强要求北京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两会上习近平的口号响亮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日前发文称,“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委员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萎靡不振,“新质生产力”一词在中国“两会”召开之际,受到中国国内媒体热捧,被视为是拉动中国经济的战略突破口之一,也是本届“两会”关键词。
3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中国全国全国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谈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习近平去年9月考察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时所提出。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今年2月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北京当局也将继续向创新科技和先进制造业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以响应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不过,有分析人士批评,持续资金补贴将加剧工业产能过剩、通货紧缩,以及与西方的贸易紧张关系。
分析指出,当局是希望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口号,通过关注未来增长的前景,将民众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经济面临的“旧问题”上转移开来。中国经济现在面临重重困境,包括疲软的消费者信心、悬而未决的房地产危机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等。
新口号是否能解决经济问题遭质疑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政策顾问的话说:“推动科技创新的方向是对的,但我担心的是如何实现它,依靠什么路径、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
他说:“现实情况是,市场力量正在消退,政府正在主导推动。”
北京希望“新质生产力”运动能够在地缘政治压力下,包括在美国和西方的“脱钩”或“去风险”措施限制其获得外国技术的情况下,增强中国实力。
北京的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经济学家徐天辰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在议程中优先考虑‘新质生产力’,反映出领导人对中国在先进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方面可能落后于美国的焦虑。”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就“新质生产力”一词,经济学者夏业良指出,“这个在全世界主流经济学里没有这个提法。”是一批“御用”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学术来源是19世纪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主要强调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同时,它又和主流经济学里面的一些概念混合在一起,宣称“新质生产力”就是科学技术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加上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还有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
夏业良说:“这些概念给人感觉哭笑不得,就是一种四不像。你说它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吧,又没有,根本没这回事;你说它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概念吧,它又不是。所以它是一个把19世纪传统的、落后的概念,跟现在的一些时髦名词硬组合到一起的一个四不像。”
夏业良指出,由于根本没有与科技创新相配套的教育和基础研究,中国一直没有任何原创性的发明。同时,在中国公众的言论、出版、结社等基本权利受到限制,甚至被剥夺的社会环境下,也不可能有像样的创新:“它所谓的创新不过是抄袭,是盗窃-海盗式地窃取人家的知识产权,甚至派出科技间谍。”
夏业良还提到,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很多学者早在90年代末就提出,中国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式的经济增长,即从低质量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而现在的所谓“新质生产力”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在中国20多年过去的时间里,如果它真正做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它提不提出现在这个‘新质生产力’都无所谓。问题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根本就没有做到。现在习近平把这个名词说一下,它就能做到了吗?”
中国经济繁荣已落幕
中国在新冠疫情后令人失望的复苏引发了对其经济模式基础的怀疑,并引发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更大胆的改革以支撑长期成长的预期。过去一年,由于房地产危机、消费者减少支出、外国企业撤资、制造商争夺买家,以及地方政府背负巨额债务负担,北京当局一直在应对经济成长低于预期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3月6日的报道认为,中国经济繁荣已落幕,政府政策正让情况变得更糟。
报道指出,中国面临的人口结构薄弱和债务沉重等根本性挑战确实严峻。但还有一点显而易见,困扰中国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演变成了一轮糟糕的周期性滑坡,而政府不恰当的政策选择令这种局面雪上加霜。李强3月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但他履新后首次进行的这一讲话几乎无法让人相信北京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者愿意改弦更张。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负担沉重以及受挫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是棘手的问题。但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可能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机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