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离散港孩不回家过年(图)

我们与加拿大、英国、台湾的港人家长与孩子们聊了聊

 2024-02-12 06:5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香港
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游行(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中国2024年2月12日讯】刚移民的香港孩子,今年过年怎么过?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2020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香港《国安法》,随后香港出现多批移民潮。其中,许多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离开故乡,前往各国重新落地生活。

在本篇报道中,歪脑记者越洋采访多组移居海外的港人家长。聊聊他们在台湾、英国、加拿大展开生活的过程与苦乐。面对学校新生活,在异乡教养孩子,对孩子们有哪些影响?身为双亲,亲职如何在异国有所转变?他们又如何思考下一世代离散港人的教养与认同?

移居的起心动念

2023年夏天,在溽暑的台北,新书《异乡港孩》举行了发表会。这是2019年后,第一本关于离散港人的大规模访谈集,主角是超过移居各国的香港家长与孩子们。该书由移居台湾的吴凯霖、谢傲霜等人的团队编写,采访超过30对亲子。

李立峯在推荐序写道,曾有个本地栋笃笑话说,“对抗暴政的方法,是所有人都不生孩子,‘过几年睇吓你揾咩人嚟统治’。”2022年,有研究以香港家庭为对象,结果指出,家庭成员中是否拥有孩子,成为决定离港的关键要素之一。

“外面发生的事情,小孩心中都是有感觉的。”在英国的港人家长Ardis说。Ardis与先生2021年来到英国,育有一女Ellie。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丈夫因工作之故,时常须赴前线,夫妻试着跟小朋友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选择离开。

Ellie那时5岁,还在念幼儿园。

“她会想知道爸爸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我们常看网络直播。她知道香港正在发生一些事,也会问我们。我们告诉她,政府做了一些不对的事情,却不让市民告诉政府,他们做错了什么。”Ardis说。

“从2014年雨伞运动开始,当时我们还没有小朋友,但已经看到香港的变化。更担心国民教育,我们对洗脑式的教育比较抗拒,当时就想,如果有小朋友,一定是要移民。”

“所以,我们告诉Ellie,我们现在要去一个新的地方。”Ardis说。“来到这里以后,她平常还会问,英国这边可不可以说什么什么,我回答,你想说什么都可以说呀。”

2019年反送中,对孩子们产生哪些影响

Yan原是旅游部落客,和孩子与丈夫一起在加拿大生活。

“我附近认识的香港朋友也差不多,都是孩子青春期左右搬过来。毕竟2019的社会运动,对香港影响很大。要是孩子待在那里,担心成长会受到影响,”

Yan对街头运动的想法很矛盾:“小朋友上街一方面会很危险;一方面我也不想要他对外面完全麻木。所以,他出去我不开心、他留在家我也不开心。要是还是个婴儿,我还没那么紧张,但因为我儿子刚过来的时候10岁,已经会观察社会的现象,也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个时候我发现,让他留在香港,会很为难,也很危险。”Yan说。

Yan的两个孩子,哥哥目前12岁,妹妹10岁。她回忆,当时是大人发觉,孩子们渐渐看到警察的态度变得不一样。

“在那之前,香港人对于警察的印象还算是正面的,可是后来他看到警察就会说,我害怕警察、我讨厌警察。这时候要解释,很多警察做的不好、但不是所有警察都这样。每个时代都有好人跟坏人。”

这两年情况也更显复杂。Yan的丈夫原先从事教育工作,提到在校园里,学生间的气氛也相当紧张。

“有同学家庭里家人是当警察的,有时候同学忍不住说,我家人是警察,可是没那么坏,同学就会排挤他。偶尔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形容这是社会撕裂很严重,对小孩来讲是不健康的环境、对大人来说也是不开心的。”

“我们不想要小朋友太早expore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毕竟小孩子,对大局能影响的不多,他们还是孩子,也不能真的做什么。很多人决定走也是有这个原因。”

异乡教养之困难

然而,异乡教养依然会遭遇到不少困难。

许多家长提到,儿童在自我表达上,本来就必须练习表达自己的看法。当来到全新的国家,用不习惯的语言重新生活、上学、交朋友,在缺失语言的地方,双亲们一边适应新环境,一边教养孩子,也更难判断孩子们的需求与困难。

Ellie来英国,现在已经上了小学。

“在香港她还没有念小学,过来以后,因为covid的关系,很少到学校。所以她刚来的时候,英文是一个句子也讲不出来。因为不懂英文,有些紧急情况,例如想要上厕所,Ellie懂得说toliet,但不懂形容自己是不是很着急,如果老师说等一下,她就不知道怎么告诉老师,会很焦虑。”

“但是告诉老师后,学校就很重视这个问题。有老师跟Ellie一对一念英文书、跟紧进度,教她拼音,安排同学照顾Ellie,support是很多的,学校很重视mentel health,所以虽然这里是偏远城镇,学校里面黑头发的小朋友很少,但大家也没有觉得奇怪,第一天来就可以一起玩。”Ardis说。

“我儿子是很容易焦虑的小朋友。”另一位受访者陈凌轩,是戏剧治疗师。她与丈夫育有两个孩子。姊姊上初中,弟弟念八年级。“比如说,今天早上,英国学校有便服日,有几天不用穿制服。但我的儿子到现在还是常常怕自己记错了,他老是在担心,‘万一不是今天,万一我穿错了,怎么办,大家会不会笑我很奇怪?’”

“我今天早上就跟他说,我知道你心中有一个小魔鬼,会想告诉你你搞错了、要被老师骂了、被小朋友取笑,但你来这里已经住两三年了,每次都很害怕,却没有一次是真的搞错的。”

“所以要记得,除了小魔鬼以外,你心中还有一个小天使。你看到小魔鬼的时候,就要记得去叫小天使出来,告诉他shut up,因为你都没有赢过。你要学习让小天使的声音出来。”

但对于教养,英国外国一方面“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让他们看到不同于亚洲填鸭式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但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也会担心,英国教育很自由,也反而会认为自己应该多教导。

陈凌轩说,姊姊已经够大,喜欢在英国上学。“因为在香港考试,老师讲了答案,就要写一样的,就算可能有其他答案,你也要照老师的写。”但姊姊很快发现在英国,考试并没有标准答案:“是老师给一个问题,你写什么都可以,不用死背东西。学习好像变成自己的事情,你主动拿多少,就得到多少。”

“关于比较难适应的科目,我女儿说‘最难的是要念Shakespeare’,还有religious的东西也很难,本来有宗教背景的同学可能容易学习,但比历史更难的,是还有文化在背后。”

而例如普通话、广东话,这些过去在香港的语言项目,也是一些家长们会希望孩子们赴英后能持续学习的内容。陈凌轩说:“我也会跟他们提醒,不要老跟香港同学玩,需要努力的部分是写(中文)。讲跟听没问题,中文书也可以读,但是写就是平常没有需要,不会练习。所以我每个星期天都要他们写一些东西,姊姊还可以写,虽然很多字会写错;但是弟弟不太有办法写跟读。弟弟会认字,他会看中文书,所以要从书里面学。”

家长工作与亲职转变

而一个家庭的迁移,当然不只是孩子经历转变,家长们同样也必须练习适应全新的环境。有的夫妻双方都换了工作;有人从原先的无饭妈妈,开始买菜做饭;也有的家庭照顾者从母亲变成了父亲。

Ardis说:“工作上,在香港的时候我们也不算是高收入的人,所以来的时候我们没有要求太多,也有心理准备要找劳动工作。所以一开始我是在仓库做picker,现在是做文职行政training的,我也觉得很OK。我先生喜欢开车,他过来之后,就送餐一段时间,觉得慢慢做物流,也是蛮好的,不一定要做以前的专业。”

这组小家庭,现在刚刚安顿下来。丈夫找到喜欢的工作、妻子也已经就业了一阵子。只要可以居家办公,就接小朋友上学放学,“生活确实比较稳定。”Ardis说,虽然在英国没帮手可以照顾小朋友,但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很多工都能在家完成。

“我先生也是上三天班、三天放假,工时长,但上班日少,可以看自己情况安排。我的公司也是说,首先是要照顾你的家庭生活。我们不会随时检查你有没有online,我陪小朋友吃早餐、去上学,有一点迟是正常的,只要有完成工作,就没问题。”

Yan则提到,自己以前在港,并没有official的工作,主要写blog文章,分享餐厅评论、去台北日本旅游的内容。在家里也是主要负责带家人去玩、吃东西。

“但现在在加拿大,变成是我负责工作。我在这里念PR\&marketing,毕业后就拿全职做行销。偶尔在网络写移民经验分享的文章。我先生过来了之后,因为我是主要申请人,所以变成他support我去工作。这里是个不开车就不能去哪里的城镇,所以他负责照顾小孩、接送我们上下学、上下班。他也找了一些part-time的工作,送下grocery。”

“他以前在香港太累了,虽然工资高,但压力大,他到现在都还会做恶梦,梦到要开会,文件没有准备呀。刚好来这里,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休息,和小朋友去钓鱼、溜冰、玩雪,其实蛮轻松的。赚一些外快,这样的模式是蛮好。”

“我们家觉得,移民是priority,所以怎样赚钱、谁赚钱都没所谓的。”她说。

几位家长也都提到,移民心态的重新建立相当重要。Ardis认为,当意识到迁移不仅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可以减少许多家庭的摩擦:“中间我们夫妻也有争吵,因为大家都有压力,来新环境,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工作也重新来,压力很大、情绪也不好。这里没有香港这么多休闲活动,返工回家,就是要做家务。所以我会觉得,如果你只是为了小朋友而来,你会很难挨,好像你自己只有牺牲,没有好处,觉得自己生命都是为了别人。”

所以第一是小朋友,第二也是考虑到大人,因为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全家人都有共识才准备移居。

“对我来说,就像是去看看不同的生活,我以前没有来过英国,觉得这里的环境各式各样。例如大家都比较喜欢小动物、不像香港那边,我们有养狗,大家比较怕狗,但在英国这里,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狗的。生活空间比较大、工作压力也没那么大。”

“我们就想说人生这么长,有机会去另外一个地方生活,也是很好的。”Ardis说。

眼下又到了农历春节,“因为我有些亲人已经过来这边,会一起吃团圆饭,而且英国没有春节假期,小朋友还是要回学校的,所以我们去年就自己做了一些类似红包的东西,放coin的chocolate,让她去派给同学们。”Ellie的父亲Mike补充。

在加拿大,“温格华、多伦多可能比较有气氛。”但Yan与家人所处的城市华人不多,”跟家庭吃吃饭、给孩子们派利是就是了。”新年前夕,她与先生带孩子们去冰钓。有人体验未曾经历的大自然生活;也有些人计划要从covid以来第一次返乡探亲。这些异乡成长的孩子们,很快又长大一岁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歪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