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看中国》的所有读者,在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龙年行大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2024年是中国黄历甲辰年,为传统的龙年。在东方,龙是一种神兽,是圣兽之首,能为人们带来祥瑞和好运;也是帝王的象征,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以及威严。
汉民族除了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节日里,舞龙灯、赛龙舟、祭龙王,祈求风调雨顺,期盼平安快乐,处处可见“龙”的形象。在汉语词汇中也常可见龙的身影,“龙”的图腾与精神早已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中。
2024黄历甲辰龙年即将到来,在此祝福《看中国》的所有读者,在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龙年行大运!
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的意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国人自古就有崇拜“龙”的传统。“龙”的元素在民间被大量使用着,如:刺绣、剪纸、印花布、雕刻、建筑等,处处可见龙纹装饰。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一种生物能像“龙”那样,对中国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那么,“龙”是什么模样呢?据说,龙有角、有麟、有髯、有五只足爪。《尔雅翼》中说,龙有九似,就是“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最特别的是,龙的咽喉上生有一尺四方的逆鳞。
在古代,“龙”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亲眼目睹的,古人认为,“龙”出现是祥瑞之兆,所以龙寓意着和谐吉祥以及欣欣向荣。
皇帝的象征
根据史书记载,黄帝、尧、舜和禹,出生或死亡时都有神龙的瑞象出现。由此可见,“龙”和古代圣贤帝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称帝王的仪态为“龙凤之姿”、“龙行虎步”;天子所乘坐的船为龙船、所睡的床为龙床、所穿的礼服为龙袍等。
古人常说皇帝是“真龙天子”,那么,古代皇帝为何被称为“真龙”天子呢?原来,古人相信古代帝王的命运都是由神安排的,为天上的“龙”所化生,因此称为“真龙”天子。而一般人如果没有那个福分以及使命,想当皇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由于对“龙”的崇敬,亚洲地区的国家,保留了大量“龙”的艺术作品,包括庙宇中的雕塑、绘画作品,日常生活的玉饰、金饰等,在这些艺术作品中,“龙”总是活灵活现,代表着王公贵胄的崇高地位。
传说中的“龙”
“龙”不只属于皇帝,在中国民间,它对普通老百姓也有著有深厚的影响。神奇的“龙”,在民间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在佛教中,“龙”是护法八部神祗中的第二位,神通广大,被称为“龙王”。传说,“龙王”是执掌雨水、管理江河的神祗,它会根据上天的命令,把江河湖海之水带到天上,再让这些水根据天命降落于人间。给人间带来莫大恩惠;但当它看到人类犯下不可饶恕的恶行之后,它也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严惩,像大旱、大涝、大洪水等,呈现出威严的一面。
当大雨成灾的时候,人们同样需要和“龙”“沟通”,来让雨水停止。比如唐代开元年间,天下大旱,唐玄宗就派人设坛祈雨,不料雨势过猛,氾滥成灾。焦急之中,唐玄宗又听从高人的指点,在寺院中建造了五、六只泥龙。让人一边向泥龙身上泼水,一边大念咒语,不一会儿,果然便雨过天晴了。
与“龙”有关的节日
中国的许多民俗民风及节日都与“龙”有关。
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专属于“龙”的节日。习俗认为,蛰伏一年的“龙”正是在这一天抬头活动的,之后雨水就多了起来。这一天,人们的食物都为“龙”身上之物,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等等。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有龙舟竞渡的民间盛大娱乐活动。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能使天上的神龙心神感应而欢快愉悦,进而保佑民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正月十五“元宵节”,通常有舞龙灯的习俗,也称“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舞龙,是中国民间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降雨的一种仪式,后来发展成为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期,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了。
与“龙”有关的成语
“龙”具有腾云驾雾、穿天入地、呼风唤雨的能力,以及无所畏惧、无所不能的磅礴正气。汉语中的“龙”成语堪称大家族,彰显的正是其活力、吉祥、正义,以及昂扬向上的灵气。
在“龙”家族成语里,龙跟凤、虎最有缘,与凤有关的大多为吉祥的词语,比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等;与虎有关的则较具旺盛的生命力,比如:“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生龙活虎”等。
“龙”成语与其他动物也有合作,比如,与牛有关的“龙”成语有“牛眠龙绕”,用来形容坟地风水好;与蛇有关的成语有“龙蛇混杂”,用来比喻好人和坏人,贤人和愚人混杂在一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