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共有关的NPO向美环保团体送资金(图)


2024年1月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工厂的员工正在生产即将出口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1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众议院三个主要委员会的共和党领导人正在调查一家与中国共产党(CCP)有关系的环保组织,对其在美国气候项目方面的资金进行调查。

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凯西・麦克莫里斯・罗杰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来自华盛顿州)、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主席弗兰克・卢卡斯(Frank Lucas,来自俄克拉荷马州)以及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布鲁斯・韦斯特曼(Bruce Westerman,来自阿肯色州),联名致函给能源基金会(Energy Foundation)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邹骥,通知正在调查该非盈利组织(NPO)。这封信是在福克斯新闻数字报告揭露了能源基金会向美国气候团体捐赠了380万美元之后写的。

共和党人在给邹骥的信中写道:“如果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电气化程度提高,中国将大大改善其经济和地缘政治地位。中国主导着全球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链,例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电解槽的供应链。”国家情报总监去年的调查结果,即中国的绿色能源主导地位“可能对西方构成重大风险”。

麦克莫里斯・罗杰斯、卢卡斯和韦斯特曼补充说:“中国已经试图通过秘密影响力和利用社会分歧来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和观点。”“因此,我们对中国附属组织试图影响美国能源政策的企图感到震惊。”

在他们的信中,他们要求能源基金会的财务活动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和合同。这项调查是共和党人广泛努力的一部分,他们正在调查环保团体如何受到中国实体的影响,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中国政府日益接触。

尽管能源基金会的财务报告显示该组织在技术上总部设在旧金山,但福克斯新闻数字回顾发现其大部分运营工作在中国进行,其工作人员与中共有着广泛的联系。根据其2022年财务报表,该组织在中国租赁了两个办公场所,租约期限截至2024年4月。

该组织自称为“能源基金会中国”,成立于2020年,当时它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分离,后者是一个更大的团体,其总部位于与能源基金会的税务表格中列出的相同的旧金山地址。能源基金会保留了分裂之前的原始税务识别信息。

在与中共机构的明显联系中,邹骥本人曾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战略中心副主任。此外,负责该组织环境管理部门的刘欣曾在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担任高级职务。而该组织产业计划的项目总监何平在该组织之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了八年,这是一家领先的国有研究机构。

该组织在其网站上进一步指出,它是“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管。”

“能源基金会与中国的联系既令人极为不安又应受谴责,”能源研究协会(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的总裁汤姆・派尔(Tom Pyle)上个月在接受福克斯新闻数字采访时说道,“这些环保组织,这些资金的受益者,实质上是在牺牲我们的国家安全,使中国得以增强实力。”

他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能源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然而,拜登政府和受到中国支持的环保主义者正在推动增加我们对中国的依赖的政策,而中国掌控着电池、风能和太阳能所需的所有矿产和材料,并削减我们在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

在去年对美国的十几项资助中,能源基金会向位于科罗拉多的智库“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汇款了90万美元,该智库曾与白宫就气候政策进行过对话,并倡导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实施净零政策。该组织还在2022年资助了一项研究,强调了天然气灶具的危险,最终导致对该器具的禁令呼声。

能源基金会向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清洁运输理事会汇款了另外48万美元,该理事会主张广泛推广电动汽车,并制定使交通部门脱碳的政策。该组织还向马里兰大学和杰克逊霍尔全球事务中心汇款了总计45万美元,用于淘汰对煤炭能源依赖的项目。

它还向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汇款了37.5万美元,NRDC是一家致力于使“肮脏产业清理污染”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时被视为“美国第一个以诉讼为重点的非盈利组织”,并提起了数十项法律诉讼,推动极左绿色措施。通过其法律行动,NRDC反对国内化石燃料钻探、煤电厂、Keystone XL石油管道以及关键矿产开采项目。

NRDC的战略参与总监鲍勃・迪恩斯(Bob Deans)在去年12月告诉福克斯新闻数字,该资助款项用于“帮助中国减少碳排放,例如通过鼓励使用能效电器,并提高电动汽车驾驶者获取风能和太阳能的途径,在中国,电力和交通占所有碳排放的一半以上。”

他还指出了能源基金会的旧金山总部,并表示NRDC没有从中国的资金来源。

此外,能源基金会还向哈佛大学捐赠了35万美元,这笔资助用于“进行建设清洁能源未来的外联工作”。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