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没见过这么卷的行业”(图)

【看中国2024年1月15日讯】最近见了个朋友,他前两年跳槽去一个新能源汽车公司当高管,老板器重,年薪两千多万。但他说,再干两年也不想干了,主要是因为没见过这么卷的行业,实在干不动了。

这个咱能理解一点,以前车企都是年底公布下销量,上市车企财报披露一下也就完了,但咱们上来就是比月销量,然后开始比周销量,排名高担心不可持续,排名低得想办法,这工作难度很大,估计老板们每天看着数字也是压力山大,然后高管们过得提心吊胆。

但这只是表面的,整个产业链的内卷早就超过外部的想象。

以前汽车厂商出一款新车,从立项到量产,5年算正常,3年算光速,但咱们这呢,据说某大厂有款小车,从立项到试量产总共花了3个月,这就不光自己要玩命,连带着零部件厂、自动化厂、装备厂都得玩命。

这样的例子很多,现在很多人不都关心电动车的激光雷达吗?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很激烈,华为牛吧,最新的产品是192线的,最远探测距离250米,问界M9用的就是这个,然后没多久,北醒光子出了一款,最远探测距离300米。

这个纪录没保持几天,前些天在CES展(美国最大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禾赛科技推出了512线的新品,最远测距400米,这个价格应该很贵,估计也不会很快应用,但它给其他厂商指明了“卷”的方向。

所以行业里说,现在你的任何优势,可能也就6个月保鲜期。

这还算好的,有的公司在2021年花了不少钱,投产了400v的平台,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结果到了2023年,大家都在推800v充电了,原来的平台用了不到两年,得更新了。

但就算有了800v也不能安生,理想的新车MEGA用的是5C电池,是和宁德时代一起搞出来的,据说不仅超长续航,还能“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全球最快,你跟不跟呢?

相比之下,老外就比较佛系,德国大众ID系列用的是400v的平台,而且人家说了,要继续用到2027年,这种心态中国车企就不敢有,一样充400公里,人家十分钟完事了,你的车花一个小时,用户直接就把你淘汰了。

现在不光车企自己卷,他们还把上下游都带的很卷。

V2G充电不是挺火吗,德国有个公司2021年推出了样品,很成功,2022年初拿到了上万个订单,但他们也不着急,找了个小工厂,一年只交付了3000台,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也开始做这个了,这个德国公司就想来中国找个代工厂。然后有个中国公司评估了一天,说月产2万台左右是没问题,成本还能降低40%。

德国人听完都呆了,这个干法,他们可能还真没见过,但在中国国内这里,算是基操:你不这么干,订单可能就没了。

光伏行业就出现过这么惨烈的事,有个公司拿下一个超级大订单,老板嘚瑟啊,发了个朋友圈,可能年纪大了,忘了给客户名字打个马赛克,结果第二天订单就被同行抢走了。

商场的竞争就是这么直接,2023年国内总共出了93款新能源车,算下来三四天就出个新车,用户眼花缭乱,你想这个竞争得多激烈吧。

想卖车就得让更多人知道吧,流量竞争也是卷得没边了,而且老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很轻松的就把关注度给吸引走了。比如比亚迪的仰望,超过百万的售价,外形炫酷,还能原地转圈,本来很多人觉得这是个鸡肋技术,没啥实用,但生生被开发出了新功能。

最近,江苏有企业主的儿子结婚,接亲用的车就是仰望,一般新娘上车后顶多回头再看看爹妈,这次不是,有花活。新娘上车后,这个仰望每开出几十米,就原地转个圈,然后闪灯,如此搞了九次,说是“一步九回头”,寓意新娘子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父母,搞得新娘父亲在阳台上嚎啕大哭。

就这么个事,搞婚庆的老板是不是就动心了呢?是不是有的豪车的单子莫名其妙就没了?

卷来卷去,现在这行业就出现了一个奇观:

一方面是多数车企都亏的乱七八糟,股价腰斩的不少,这也挺正常的,科研和资本支出都很大,以前人家一条生产线怎么也得用十年吧,现在两年就成负资产了,财报肯定不好看。但另一面呢,人家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干得是热火朝天,心气很高。

为什么呢?都看好规模化生产之后的红利。

但想拿到这个红利光靠在国内卷还是很难的,还是得打到那些旧势力的老巢里。雷军说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做到全球前五,想完成这个目标,只能是做全球市场。用内卷的架势去卷别人,目标是清楚的,但这个路可是很崎岖漫长的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