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连续处于通缩区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1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月12日,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个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连续第三个月处于通缩(通货紧缩)区间。同时,外贸去年微增0.2%,分析料难推动内需。
CPI再降 连续第三个月处于通缩区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连续第三个月处于通缩区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称,12月,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
此前,11月CPI同比下降0.5%;10月份下降0.2%,为时隔两个月再度负增长;9月份CPI由涨转平。
2023年,CPI持续回落,1至3月各月同比涨幅依次为2.1%、1.0%和0.7%,4月开始降至零增长水平附近。7月份下降0.3%,为自2021年2月以来再度陷入负增长。
2022年,中国CPI同比上涨2.0%,年内高位是9月的2.8%,创2020年4月以来最高。2020年4月CPI同比涨3.3%。
中国官方12月CPI数据高于市场预期。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显示,当月CPI同比可能下降0.4%。
从环比看,CPI由下降0.5%转为上涨0.1%。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12月,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食品中,雨雪寒潮天气影响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9%、1.7%和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是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因。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涨0.3%。
从同比看,12月,食品价格下降3.7%,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因。
非食品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6.8%和5.5%,飞机票价格下降7.3%;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4%和5.4%,降幅均有扩大。
外贸去年微增0.2% 难推动内需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2日公布的数据,中国去年12月份出口额达3036.2亿美元,按年增长2.3%;进口按年升0.2%,进口额达2282.8亿美元。全年总计,出口总值降至3.38万亿美元,年跌4.6%;进口总值亦减至2.55万亿美元,跌幅达5.5%。
若以人民币计价,全年的进出口总值达41.76万亿元,按年微增0.2%;其中,出口升0.6%,进口跌0.3%。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记者会上承认,去年的出口增速确有放缓。过去一年,外需疲弱对中国出口形成直接冲击。
贸易伙伴中,王令浚称,第四季度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回暖,全年分别进出口5.51万亿、4.67万亿,分别占13.2%和11.2%。
不过,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以去年前11个月计算,中国在美国进口商品中的占比较去年同期大降两成以上,17年来首次从第一位跌落,被墨西哥超前,显示美国贸易政策转向。
针对CPI和外贸数据,分析人士表示不看好。
上海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向路透社指出,出口增加不多,难以支撑整体内需。消费疲弱,意味通缩对中国经济的压力依然存在,房地产将持续困扰经济。
另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说,中国需要采取大胆行动,以打破通货紧缩周期,否则将陷入消极的螺旋式增长。他相信,中国央行可能很快会推出宽松措施,包括可能降息和降准。
为何通缩会成为问题?
与通胀不同,通缩特点是商品和服务呈持续、自我维持性下降。虽然物价越来越便宜似乎有利于提高购买力,但可能令消费者延后消费进而对经济构成威胁。
而需求疲软可能会迫使企业削减产量、冻结招聘或裁员,并接受进一步的降价以清理库存,导致即使成本保持不变,盈利也会减少。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会在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结束后,迎来消费方面的繁荣。曾经在疫情期间节省了开支的人们有意愿重新开始支出,各种商业机构也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求的物价上涨如果遇到供给的缺乏,例如,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就会导致通胀。
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
分析师们根据中国的CPI数据认为,中国经济有持续陷入通缩(通货紧缩)的危险。
“这显示中国的内部需求很弱,同时来自全球其它地方的需求也在减弱,很让人担心,”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艾西亚(Alicia Garcia-Herrero)对英国BBC说,“通缩不会对中国有所帮助。债务问题会变得更加沉重。这些都不是好消息。”
为何通缩会成为问题?这可能影响中国公司盈利和民众消费,随后影响到原本就很高的失业率。还可能导致作为全球主要市场的中国需求减弱,在能源、生产资料、食品等方面冲击全球出口贸易。
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多重阻力,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国内外需求不温不火。尤其中国消费者一直在捂紧钱包,对难以捉摸的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保持警惕。
穆迪上个月对中国信用评级发出降级警告,称北京救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成本很高,并控制房地产危机将对经济造成压力。
中共政治局此前召开的会议表示,将在2024年刺激内需并促进经济复苏。
尽管近几个月来中国的CPI一直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但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表示物价预计将“上升”。
另外,根据中国央行网站发布的去年9月底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信息,中国央行有意促物价上涨。
会议提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利率将持续保持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提到要“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此前中国央行的表态大概是“平抑物价、保障百姓基本生活”,但如今却公开表示采取一切措施促进物价上涨。学者认为,这是未来官方要推动物价上涨的信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