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为何说“瘟疫有眼”?(组图)
瘟疫中,人生死皆有定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中国民间,从来就有“瘟疫有眼”的说法,就是说,瘟疫在哪里发生、谁会染病,冥冥之中都有选择和决断。宋朝的《夷坚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干道元年,婺源石田村汪氏的家仆王十五突然昏死,八后天又奇迹般地复活,并讲述了昏迷中的经历。
王十五说,他在耕田时看到从西方来了十多人,来者都穿着道服,带着箱子、盒子和大扇子,他们让他挑着那些箱子,一起赶路。到了县城五侯庙,他们对五侯表示想在婺源行瘟,但是五侯不允许,并下令他们赶快离开。他们来到岳庙,也一样被喝令离开。来到休宁县、徽州,拜见当地神明庙,神明都不许他们行瘟。后来他们辗转来到了宣州,刚进入大神祠门口,就有人出来迎接。经当地神明许可,他们才可行瘟,先从北门孟郎中家开始行瘟。
在孟家,他们从箱中取出各自的武器,或扇,或击,中者即死。这一年,浙西百姓感染疫病者不计其数,而浙东则相安无事。浙东民风诚善,素来敬奉神明,得到了当地城隍神或其他神明的仁慈守护,不许那些疫鬼行瘟,所以躲过了疫灾。
也就是说,如果神明不允许,当地也不会发生瘟疫。在人们普遍敬畏神明、诚实善良的地方,正气充足,神明就不允许瘟神在那里放瘟;而在人们普遍不信神、不讲道德的地方,伤天害理的事就多,神明就会允许瘟神在那里降下惩罚。
行善之人 不染疫
《四库全书》记载,明代中期约嘉靖时人,曾任广东高州府的一位徐姓知府,其姥姥和继母曾经“疫痢大作”,已经奄奄一息,家人不少都被传染。邻居亲戚以为无救,纷纷躲避。唯有徐知府独自周旋其间,细心照料,姥姥和继母才得以转危为安,徐知府身体也一直健康,瘟疫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张宗琏的父亲张彦忱,其同宗族的人家举家染疫,亲朋好友都躲避起来。张彦忱亲自准备汤粥,每天去看望数次,有时披星带月赶夜路加以照料。大家怕他染上瘟疫,都阻止他。张彦忱解释道:“我做我的好事,鬼神怎能侵害呢?连道路旁边的树木都能施人以庇护的阴凉,而人与人之间怎能不扶危助困呢?”尽管在疫者间穿梭,张彦忱始终不染疫。
瘟疫在哪里发生、谁会染病,冥冥之中都有选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不义之人 无可救
《四库存目·古今奇闻类纪》中记载明朝正德六年(1511),福建某地的一个叫顾镇的一家人,老幼皆染疫,全家决定吃素祈神来驱除瘟疫。时逢有巡抚来当地开仓赈济,顾镇就进城去取米。到了城内,看见有卖活鱼的,就心馋买了三条活鱼和一斛酒回家了。结果回家后当天就疫情转危,死亡了。后来当地人说有三条鱼附在顾镇身体上,随其一道入棺了。顾镇杀生,违反了在神灵面前的誓约,最终恶报疫死。
明朝临川有一人,从山上抓了一只幼猴崽后,母猴追随至家中,哀求放其幼子。那人毫无怜悯之心,将幼猴绑在树上打死了,母猴悲鸣不已,撞树而死。此人剖开母猴的肚子,发现其肝肠寸断。不到半年,这家人全家感染上了瘟疫,全家相继死去,遭了灭门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