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日不晒根 口不吞阳”啥意思?(图)
俗语说:“日不晒根 口不吞阳”啥意思?(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是一句关于房屋建筑的俗语,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其中晒根和吞阳到底有什么涵义呢?
日不晒根
“日不晒根”这句话说得其实是指古代人在房屋建筑上的讲究,日指的是太阳,而根说的是墙根,所以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太阳不要照到墙根。
对于这样的观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存有疑惑,有阳光不是看起来房屋更通透吗?其实任何事都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然将会物极必反。一家人在屋檐下生活,适当的阳光能让人们心情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若整个房子都处于太阳的照射之下,没有一丝阴凉,那人们将会感觉到燥热,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那更是成为生活的困扰,一家人都不得安宁,所以人们在建房的时候就格外重视日不晒根。
此外,因为古人受风水学的影响,认为平常所居住的房屋以及所在的土地上,蕴含着一定的气运,而这种气运必须要去维持,如果不这样做,那气运一散便会家破人亡,而这气运又分阴阳两面,相互平衡。
虽然屋内的采光固然重要,但是不可以让太阳过多的照到屋内,尤其是照到屋内的内墙根,这会致使气运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从而影响整个家庭未来的发展和和谐。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太阳光如果照满整个屋内的话,会将所有的气运照散,同时也会影响家庭中每个人的运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房屋中窗户的安放位置和大小显的极为重要,最主要的是不能将窗户建的太高太大,否则一旦朝向太阳,那整个屋子都会被太阳光照满,
口不吞阳
口是指门口,吞阳是指门的尺寸不能太大,否则还没等出门,整个阳光就已经从门口照进来,所以简单来讲,就是在建造屋门的时候采用的原则和窗户是一样的,既不能过高尺寸,也不能过大。
这主要还适合古人习俗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古代因为人们生活比较贫穷,房屋自然也不会建得太大,可屋中不仅要居住活人,还要供奉逝去的先祖,所以很多地方会有把祠堂建在堂前的传统,而这个位置正好正对门口。
所以门口怎样去安置也就有了很多讲究,如果照进来的阳光太少会影响整个室内的亮度,时间长了,阴暗的环境会滋生霉菌,更会使房屋的房梁受到潮气的腐蚀,可要是照进来的阳光太多的话又会冲撞到先辈的灵牌,这无疑是对先人极大的冒犯和不尊重。
此外,大堂也本是一个家中最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会在这来款待亲朋好友,但若是太阳直射进来,晃人眼睛那将无法交谈,甚至因此有碍事业的发展。因为一扇门而导致生活不顺,那将是得不所偿的。
在建筑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际的需求,切不可过犹不及,觉得阳光很好,就让全家暴露于太阳之下,那样只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现在基本上重视这种传统已经极少了,怎样建设自己的居住环境已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毕竟如今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无论是在建筑领域还是在其他方面的领域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们已经不需要再通过这些俗语去进行生产生活。
而在“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句话中不仅能看到老一辈人的房屋理念,还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在社会上立足,任何事情都讲究过犹不及,不及是错,但过也会导致祸乱,唯有把握好分寸,理清自己的内心所需,才是真正的舒适与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