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市与政府债务双陷困局(图)
中国制造业(图片来源:STR)
【看中国2023年12月6日讯】本周二,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为"负面",并警告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房地产行业危机等正在加深。有学者指出,此举将产生连锁反应,进一步阻碍中国的经济复苏。
穆迪:地方债务、经济下行、房地产萎缩拖累中国财政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信贷评级机构穆迪12月5日宣布,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穆迪在声明中表示,此次降级反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当局不得不为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这对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状况构成下行风险。
穆迪还表示,对中国的“评级展望调整还反映出与结构性和持续较低的中期经济增长,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缩减相关的风险增加。”
穆迪同时预测,中国2024年和2025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放缓至4.0%,2026年至203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仅为3.8%。
穆迪的上述评级展望调整一出,中国股市迅速做出反应。第一财经周二率先报道,A股三大指数当天集体走弱,沪指跌幅达1.67%,时隔一个半月后再度失守3000点大关。
路透社也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主要国有银行目前已加大美元抛售力度,以稳定人民币汇率。此外,中国主权债务违约的保险成本也升至11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学者:中国被标注风险区阻碍国际融资或吸引外资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系教授夏明分析指出,穆迪此举势必引发连锁反应,阻碍中国通过国际融资和吸引外资来提振经济复苏的努力。
“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可信度,而穆迪作为世界上三大信誉评估公司,影响当然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家都认为你是破落户,谁都不会把钱贷给你,投资也不会过来。”他说:“当穆迪告诉大家中国目前是一个风险区,所有的资本走向就会绕过中国。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国融资也好、吸引外资也好,还有中国在全球各地上市的公司都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
中方对穆迪上述评级展望调整反应强烈。本周二,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感到失望”,并辩称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且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可控。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受困于房地产市场信贷危机加深、地方政府债务岌岌可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持续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疫情后的中国经济难以实现强劲复苏。据中国媒体财经报道,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上周也公开承认,中国应通过结构性改革转变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经济传统增长模式。但他还表示,中国政府债务水平仍处低位,房地产金融外溢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隐性债务违约风险引发舆论关注
第一财经披露的中国发债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9.1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关口,远超2022年全年的发债规模。
报道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目前主要靠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存量债务,并未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偿还。此举是响应中央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案,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但是,中国政府放债还债的举动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旅美财经学者郑旭光告诉本台,中国各地政府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缩减,地方中小银行、融资平台作为政府“钱袋子”的状态也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以债救债只是奉行拖延政策。
“这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要通货紧缩的话,利率会大涨。”他说,中国当局的高利率举债会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风险肯定是在增加,但是也是在推后。就是说,这个雷越来越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本周二也警告说,中国巨额隐性债务的问题已到了紧要关头。报道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华尔街投行的评估指出,中国全国目前尚未偿还的表外政府债务总额约为七万亿至十一万亿美元,一旦中国经济陷入通缩,地方政府在继续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方面将难以为继。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隐性债务中有很大一部分违约风险很高,其规模在四千亿到逾八千亿美元之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