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至负面 因一重大风险(图)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评级展望至下调负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2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2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评级展望至下调负面,主因是中国的财政和经济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成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炸弹”,房地产市场的萎缩也给中国经济带来金融风险。
穆迪将中国评级展望至下调负面
12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下调中国的评级展望至负面。穆迪在公告中称,评级展望下调是因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政府和公共部门将需要为地方和国有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这为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状况构成了重大风险。
穆迪也确认了中国的评级为A1,并表示预计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将达到4.0%。
穆迪称,评级展望调整还反映出与结构性和持续较低的中期经济增长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缩减规模的相关风险增加。
穆迪曾经在2017年将中国的债务评级从Aa3下调至A1,并同时将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今年分别确认中国长期债务评级为A+,展望稳定。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底批准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今年赤字率料从3%提高到3.8%左右,而包括瑞银、中金公司和开源证券等机构预计,2024年的财政赤字可能设在3.5%或以上。
此前,中国很少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仅在2020年因疫情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当年并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但没有纳入赤字管理。
对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中国财政部回应称,“感到失望”。
中国财政部感到失望的理由: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预计四季度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地方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风险得到缓释;另外,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
中国的巨额隐性债务问题已到紧要关头
没有人知道中国隐性债务的实际规模是多少,但是在过去一年里,有一点已显而易见,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已难以为继。经过多年无节制的借贷和支出,全国各省市积累了巨额隐性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和华尔街投行估计,中国全国尚未偿还的表外政府债务总额约为50万亿元至80万亿元。
其中,包括数千个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公司债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借了资金,用于修建道路、桥梁和其它基础设施,或为其它支出提供资金。
目前,北京当局正试图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潮的出现,以免破坏金融业的稳定。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正在对抗通缩压力,而一旦陷入通缩,地方政府将更加难以继续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
《华尔街日报》12月5日报道,经济学家称,隐性债务中有很大一部分问题特别严重,违约风险很高。中国独立信用研究公司YY评级(YY Rating)创始人姚煜说:“一旦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情况会很容易失控。”
根据万得(WIND)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券占中国国内公司债券市场的近一半,如果许多投资者和债券购买者退却,违约可能会扼杀其他借款人的融资。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信用分析师Chris Yip表示,在很多经济较弱的地区和省份,都已看到濒临违约以及在最后一刻匆忙偿付公债的情况。Yip称,这引起了政府的更多关注,以帮助缓解这些紧迫的流动性问题。
中国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以此来置换部分表外债务。
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中国研究部主管Logan Wright表示,“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重组计划,而是一个再融资计划。债务置换令地方政府债务的大部分问题依然遗留在那里”。
荣鼎的报告称:“市场仍应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近期违约风险和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的扩散。”
12月4日,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强调,“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
潘功胜并表示,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中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房地产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为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员工提供了生计。二十年来,房地产业取得了令人炫目的增长,但在烂尾楼遍地和房地产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大型房地产集团(恒大、碧桂园等)的债务困境正加剧购房者的不信任。
为了重振房地产市场,刺激市场活动,北京当局近几个月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但结果仍无定论。房地产危机是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它影响了实现政府设定的2023年“5%左右”GDP增长目标的能力。
而如果不修复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信心,中国很可能无法恢复国内房地产市场活力。但要改善消费者信心并提振劳动力市场,还有赖于更加健康的房地产行业。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呈现出不均衡状态。日前发布的中国11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凸显了这一点,虽然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略有上升,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都进一步下降,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甚至跌破50点的荣枯分水岭,为今年以来首次。
对于制造业来说,部分问题来自外部,11月份新出口订单分类指数下降0.5个点,至46.3,回落至7月份触及的年内低点。
特别是在服务业,疫情时期消费者信心、借贷和就业前景的崩溃仍是经济复苏的巨大障碍。自2021年9月以来,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就业分项指数平均较之前五年均值分别低1.4和4.3个指数点。
根据咨询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数据,中国2023年的名义家庭收入增长率仅为6%左右,而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1年的年增长率约为9%。消费者信心和借贷水平仍远低于疫情前的趋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