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这首七言绝句 值得一读再读(图)
朱熹的这首短诗,值得一读再读。(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67岁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朱熹于庆元二年(1196年),为了避权臣韩侂胄之祸,在江西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武夷堂讲学期间所作的。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却集诗趣与哲理于一体,写出来困境时的顿悟,给出了很好的启迪,值得一读再读。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先看诗的前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意思是说,只有半亩地大的一个方形池塘,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这面镜子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一样。倘若只是作为写景句来看的话,这两句诗本身就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能够给人以很好的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
而按照宋诗说理的特征来看的话,这两句诗在感性的形象本身外,是具有着理性的思维的。半亩池塘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说明池塘里面的水,很清澈、很深。如果里面的水很污浊、很浅,那么不用多想,它是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天光云影这幅美景的。于是朱熹抓住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便有了后两句极具哲理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再看诗的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如果你要问这半亩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在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对于“问渠那得清如许?”这个问题,朱熹很明显是跳开了眼前狭小的思维。而是发散思维,放开眼界,从远处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这两句诗反映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所具有的哲理,便是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我们个人的进步,也适用于国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所以这两句诗,历来受到了世人的广为传诵,并被引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地方。
综观朱熹的这首诗,主要是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无疑它是宋诗中,集诗趣与哲理于一体的典范。总的来说,这首具有哲理的诗作,只有短短的4句,却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