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中央部门首次发声 中国民营企业更头疼(图)
监管打压和国进民退等问题令民营企业噤若寒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1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民营经济发展局在发改委内部设立后2个月,11月13日首次在官媒发声,或更令民营企业头疼。此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声称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但监管打压和国进民退等问题令民营企业噤若寒蝉。
民营经济发展局首发声
据中国官媒《证券时报》11月13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围绕政策、交流、合作、监测、评估、宣传搭建六大服务平台,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预评估,“常态化听取各方各界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所思所盼,及时跟踪了解、统计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效。”
魏东用“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两个关键词来描述民营经济,他表示民营经济既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还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总之,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魏东还称,未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的要求,“坚持不懈以‘自己人’的思维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民营经济更头疼
9月4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央编办(中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复在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丛亮在发布会上称,“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发改委官网上看到,目前发改委内设的机构共有28个。其中,发展战略和规划司、体制综合改革司、区域开放司、地区振兴司、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司等11个职能机构都是在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设或调整而来的。民营经济发展局则是2018年后,发改委首次成立的新内设机构。
根据官方文件,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责是: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设机构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也引发担忧:民营企业会不会又多了一个管理者?民营经济的头上有没有可能再多出几道“紧箍咒”?
近期“民营经济31条”、“民间投资17条”等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但民间投资、私(民)营企业利润等数据表现低迷。
据中国《时代周报》报道,在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看来,提振民企信心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根据我近期做的一个小范围的调研,民企最需要(解决)的前三(问题)是: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允许灵活用工的机制;减税降费,尤其是社保费。”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地位,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的企业数量,同时还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产出、50%以上的投资、50%以上的进出口总值。
但是,近年民营企业被打压,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早已经众所周知。
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的杨伟民在6月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全国政协曾经做过一次调研,梳理了民营企业面临的100个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七个方面:一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准入不准营、三重门等隐形壁垒依然存在;二是涉企收费,名目繁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服务不足;三是融资环境;四是拖欠帐款;五是监督检查过多;六是政策衔接方面出现新老政策、部门间政策不衔接,政策执行中一刀切、一律关停、全部停产、先停再说等情况;七是产权保护,仍存在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情况。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处于衰退当中,能助力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投资和消费都呈现普遍萎缩状态,连中国商务部都承认下半年外贸形势极为严峻。虽然习近平用国有企业控制经济命脉,但民营企业才是最具有活力、对经济和财政贡献最大的。因此,中共才又采取缓和的姿态,要和民营企业家称兄道弟。
民企要当心 国企有了发展新方向
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副主任袁野日前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发言,称“欢迎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国企混改、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引起各界关注。
袁野表示,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已通过外参股投资超过1.3万户民营企业,是国企和民企资本合作的重要进展。他又表示两者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希望能进一步深化资本融通,欢迎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国企混改。
此前国资委推行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混改的案例多以国企找民企合作,例如,中国联通与腾讯、上海移动与京东的合作等,均与这次官方欢迎民企主动不同。
国企混改的全称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将非国有资本进入到国有企业或者在非国有企业中引入国有资本,以及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
分析人士均表示不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混改多数都是聚焦在解决困难国企的脱困问题,当然也有将其优质资源拿出来和非国有资本进行融合的,双方资本的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共赢。而随着混改之后企业基本面的改变,会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
据自由亚洲电台11月11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这次官方邀民企主动参与国企混改也是一个实验。“之前提出的共同富裕、国进民退,之后说重视国企发展,现在强调民企,均是在做实验.....以共同富裕为例子,刚提出时如火如荼,现在却已静下来,显示做这种实验有利有弊,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最终发现此路不通,对经济发展会有影响。”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国资委此举名义上共同发展,实质仍是“国进民退”改头换面的做法。是当局在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国企发展的情况下,借国企混改征召民间资本来支持国企。均是国企把民企的生机和活力吞食,征召民间资本支持国企。“现在的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针对民企.....就可以把这部分钱据为国有,民企就变成了一个牺牲品。”
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事评论员方原则表示,国企和民企从运作概念至资源配置,均存在矛盾。主要是民企吃亏,相信这次也是同样的结果。让民营企业持续性的资本投入,而且民企不能控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民营企业的财产就被国企吞食,本质上就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国进民退。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官方提出参与混改的要求,如果民企不愿意配合,有可能也会变成官方打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