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禁地?“外资撤离潮”正在上演中(图)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正从中国撤走上亿元获利。(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1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佳琪综合报导)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以及北京不断收紧对企业的国安审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正在撤出中国,外媒统计,过去六季已共抽走超过1,600亿美元。而台商投资中国也越来越少。

据中央社报导,第6届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作为大陆最受瞩目的展会必是台商扩大内销,把握疫后经济复苏机遇的重要平台,但是今年参展的台企仅有20家。

据统计,第1届进博会有110多家台企参展、第2届有150多家台企参展。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于会前表示,第1届、第2届参展台商明显较多,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候参加的中小企业较多;进博会后来报名门槛有拉高,这可能也有所影响。

台企年年递减的同时,在中国的其他外国企业也在大量撤资。路透社6日报导,欧洲央行发布的经济简报指出,接受调查的众多跨国公司当中,有超过40%出于对中国风险的担忧,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生产迁移到政治上的友好国家。

欧洲央行表示,绝大多数受访跨国企业都指明,中国是那个特定国家或少数国家中的其中1个,所有跨国企业都认为,与中国相关的风险大大提升。

外企从中国撤出上亿元获利

《华尔街日报》报导称,由于近年来中国政府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紧绷,外国企业正重新考虑在中国的投资。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外资连续6季汇出在中国的利润,总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约台币5.13兆),规模惊人。

经济学家和企业高管表示,在中国经济成长放缓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升高之际,许多外国企业正在为资金寻找更好的出路,并且重新思考供应链和对中国的曝显。

报导称,最近对在中国营运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调查显示,由于中国与台湾发生冲突的前景,以及中国加强对境内运营的外国公司的监管,外企高管们对在中国的新投资感到不安。

英国《金融时报》4日报导,美国民调与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正在撤出中国。报导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称,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公司已告知其客户,它将关闭在中国的业务,并建议客户将一些项目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

报导还指出,在盖洛普撤出中国的同时,其他一些跨国咨询公司也在减少在中国的业务。以技术为重点的咨询公司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已裁减了大部分在华分析师,专家平台GLG格理集团(Gerson Lehrman Group)也在今年夏天开始裁减在华员工,而该公司原本计划今年在中国扩张。

彭博社2日报导,美国资产管理巨头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也正在解散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团队。彭博社此前3月就曾报导指,先锋集团通知中国政府,有意关闭其在上海的分支机构。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3日公布的第三季度国际收支统计,外资第三季度直接投资总额为“负118亿美元”,这是1998年建立统计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外国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经济投资。正值代表外资的新投资大于资金撤出,负值则代表撤资大于新增投资。今年第二季度,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为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87%,几乎相当于“归零”;第三季度则出现负值,说明外资对中国减少投资的同时,外资撤离仍在加速。

富士康被查税 下一个会是谁?

最近北京政府突然宣布对台湾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查税”,外界猜测和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宣布参选中华民国总统有关。这也被视为北京出于政治需要随意打压外企的最新案例,令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进一步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查税事件重创鸿海股价,鸿海在10月30日的盘中一度跌到94元(新台币下同),市值剩下1.3兆,被联发科超车,退居到市值第3,94元也是今年最低价。而鸿海在台湾有数十万股东,富士康被查税事件让很多股东都感到吃惊。

鸿海股价大跌,最主要关键是陆媒暗示富士康过去接受政府很多租税、土地优惠,现在选择分手或离婚,必须付出代价。富士康也将供应链移到越南、印度。

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分析,这次查税事件很可能是北京给外企“颜色”的一个开端,除了富士康的制造供应链,下一个苹果公司也可能受到冲击。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