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财新叫板习近平 暗悼李克强 “春秋笔法”背后是谁?(组图)

 2023-11-07 11: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9

财新传媒
在李克强之死疑窦未解之时,主编王烁斗胆一回“春秋笔法”,不排除中国最危险女人胡舒立的旁敲侧击(图片来源:今涛拍暗合成)

【看中国2023年11月7日讯】李克强之死,党媒自同寒蝉,在选用同义词也胆战心惊的当下,曾经由“中国最危险的女人”胡舒立创办的非官方媒体,却斗胆一回“春秋笔法”,刊发社论《改革亟须新突破》,叫板习近平,引发舆论大赞,其反习势力后台再次引人关注。

《财新周刊》的该社论发表日期为11月6日,全文1851字,实际上是针对订阅者,因此传播有限。财新周刊刊发的第一二自然段,字数仅为565,是全文的三分之一多点,仅就这部分文字来看,文章对当局敏感的李克强言论的引用毫不避讳,且用词考究,严厉,立场鲜明,居然可以诠释习近平与彭丽媛在李克强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兔死狐悲”表情,也是一绝。

首先,文章标题被专心的读者发现用心别致,其中“亟”字的运用看似文言,但“居心叵测”,若要详解,必陷文字之狱。“亟”字在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所用,前提是“天下苦秦久矣”,遂有“趣赵兵亟入关”的写实,将亟字的迫切、急需、急切一并表达出来。而《孟子·万章下》则有“亟拜”的用法,乃至组词中的“亟亟、危亟、遽亟”等等。更有意思的是,“亟”在中国古代公文中广泛应用,潜带着命令式口吻,构成威严的祈使句。

所以,财新周刊的这一代表媒体观点的社论,才被认作是“党内不同观点”释放,但此话有理,却又无理。我们稍后再谈。

《财新周刊》社论开篇引言称:“回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年,改革开放才是信心的终极来源”。这句话实际上间接否认了习近平当局目前的方针政策。

中共制下的媒体都有个特色,那就是将自己的观点先强加给“人民、公众”或者人们,文章接着的一句话很有看点:不说中共经济糟糕,而说中国经济面临“重重”挑战,被粗体的重重给予了更多的画外音,然后就是“人们期待改革开放能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突破还必须是“新的改革红利”。所以说遣词造句都有吃奶的气力。

社论还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起,褒奖习近平上任初期的多项重大改革——“300多项改革举措”,并夸赞其范围、力度“前所未有”。然后如捧杀般称:“国人难以忘怀,决定公布后,赢得国内外交口赞誉。”

胡舒立
外媒曾认为财新传媒是敢言媒体,叱诧风云的胡舒立2018年就已经将财新周刊交给王烁(图片来源:今涛拍暗合成)

社论的“诗眼”随即展现出来:“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这种暗引的修辞手法,并未点明是李克强的名言,所指含义何为。而就在中国民众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以李克强的多句名言暗讽当局的同时,质疑中堂之死、暗潮涌动的背景下,社论观点倾向民间,就有着果敢挑衅意味,同时呼应了标题中的“亟”。

文章逻辑也很严密,在党文化的承袭中,也称得上精品。实际上在肯定过去的“习近平党中央”的同时,也补充了李克强讣告中没有的内容,那就是,党中央与李克强的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就是“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也值得讴歌称颂。字里行间都是没有李克强走不到今天,但却只字不提李克强,规避了敏感词。在给李克强的影子戴上高帽之后,社论笔锋一转,辛辣的表示,“民间观感与当年预期之间存在一定温差”。而存在温差的原因是李克强“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没能完全实现。

实际上,卒读第二自然段就能感觉到,习近平在李克强死后陷入的困境——如果李克强死于意外或者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那么民众借机营造舆论,反习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就不足为怪,习近平恐怕不得不反思,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敢于否定,恐怕才是出路。

我们接着看,社论公然在文中抨击“有些官员”,斥责其“口称的‘改革’,其实与决定精神背道而驰”。这一说法的“矛尖”指向中共最高层。因为能够“决定精神”的只能是总书记——这句话之后的一大段话更是如此:

社论
财新周刊社论《改革亟须新突破》文笔犀利,茅尖直指习近平(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曾几何时,收缩性政策频出”。——这话看上去就是针对习近平我要亲自抓疫情之后的将国务院边缘化的党中央的一系列作为。文章接着说:“尤其是三年疫情中,微观干预过多,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严重,市场主体苦不堪言”,这一口气不但贴合“亟”也差不多有“讨武曌檄”的韵味了,与其我前面说的“天下苦秦久矣”相呼应。

“正面改革是改革,纠正错误同样是改革”——是劝勉,也是希冀。“市场主体迫切盼望一些部门与地方政府能够尽快拨乱反正”,这句话属于“你懂得”的那种笔调,纯属指桑骂槐:下面能拨乱反正就好了,如果深解,那就是鼓动下面,在“敢谏鼓”之前,让独裁者以铜为镜。

我说了,财新网这篇社论是玩转了党文化的立意之作,因此,结尾部分,社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将习总书记自己说的话端出来,渴望总书记兑现承诺言论,名符其实的“不忘初心”,甩出“定心丸”,才能将杀死黑天鹅,困住灰犀牛。

问题来了——

胡舒立
胡舒立背后是谁,至今还是个谜,谁在借用财新传闻,也只能猜测(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财新网这样的口气是为何——关于财新的话题

国内知名《财新周刊》是财新传媒旗下的财经新闻周刊,财新传媒创办人胡舒立有“中国最危险的女人”的评语,“财新”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独家的一些新闻报导乃至解读,因此盛传胡舒立与王岐山关系不薄,争议也就不断,胡舒立的敏锐视角也令人侧目,因此也有被打入冷宫的说法。

胡舒立的政治观点更倾向中共改革。因此,在2022年江泽民死前一天,胡舒立就已经获知消息,并迅疾写出一篇近2万字的长文《改革是怎样重启的》,讴歌江泽民在听令邓小平猫理论后的改革板斧,也就是让中共利益集团闷声发大财。这篇文章也是属于“反讽”类型的“借江讽习”,外界就看到了胡舒立财新传媒的立场还是没变。

但实际上,财新传媒在2021年10月下旬就被处置过一次,在当时中共网信办公布的,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中,财新传媒惨遭剔除。这当然与财新传媒在疫情期间的努力分不开。

习近平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央视下令媒体必须听从党指挥,从此……(图片来源:今涛拍暗合成)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隆重进入大裤衩厅房,下令“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于是“党媒姓党”,统一口径,这是一次最严重的言论倒退宣言书的出笼。至此之后,所有官办媒体的门楣上都悬挂了锤头镰刀,党内即使有不同声音,也是小小的误会或者是天意作弄而已。财新周刊这样的社论,是绝不可能出自党的媒体,除非习近平倒台。

因此,在中共目前的紧张状态中,反习势力只能借助“中国民营媒体”管道发声。从这一角度说,“党内不同声音”也说的过去。而这一势力,正在构成对习近平政权的威胁。

这也是独裁体制防不胜防的可怜之处。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