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万亿级政府债券发行举措,财政赤字率扩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0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复苏乏力,政府财政收入也在下滑,中央政府三个万亿级政府债券发行举措,财政赤字率扩大,分析人士表示,这代表要彻底地一次性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
中国三个万亿级财政重磅政策
在10月份,中国20多个省市已成功发行了1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政府债务;中国国务院日前决定在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
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政府,1万亿元国债还本付息均由中央政府财政承担,不增加地方政府负担。随着增发1万亿元国债,今年财政赤字率也由年初预算的3%提升至3.8%左右,创新历史新高。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3.9万亿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3.1万亿元,同比下降19.8%。地方卖地收入下滑主要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中国财政部表示,将及时启动国债增发工作,确保第四季度完成万亿发行任务。
另外,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中国国务院可继续提前下达2024年新增债务限额,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将有万亿级2024年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给地方政府。
三个万亿级财政政策折射出中国经济孱弱,央行的货币政策无力刺激经济,需要极财政政策出力。但是,也引起一些人士对财政刺激的担忧。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今年临近年底,上述三项万亿级政策也兼顾了明年经济发展。根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仍是下行趋势,这对中国稳定出口形成压力,叠加国内需求不足等,经济增长也面临较大压力。而三个万亿级政策也为明年经济增长创造了较好条件。
彻底地一次性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
市场方面认为,三个万亿级财政举措中,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最受关注,是中国经济下行的一场“及时雨”,因为地方政府拿到中央政府的发款,可以追加投资基础建设,拉动相关行业的成长与就业,带动国内需求並刺激消费,有助活络经济,尤其是这1万亿的国债等于是中央政府在无息的条件下发钱给地方政府使用,对地方政府而言,风险几近于零,无疑是一项好消息。
美国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副教授邱万钧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北京当局长期以来对于发行特别国债其实内心十分抗拒,因为会增加中央财政负担。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有两次规模比较大的发债,一个是2007年为了因应全球金融风暴,发行了1.55万亿元国债,另外一次就是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
他说,这一次是因为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特别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有“熄火”的现象,使得中央不得不采取一些挽救经济的措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中国整个经济力道减缓之后,过去靠融资平台去支援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变得急剧下降,以致负债累累,地方巨大的财政压力已经大到足以影响中国的经济成长和金融稳定。
不过,从数字上来看,中国在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1万亿人民币,所以1万亿事实上不到中国整个GDP的1%,因此,这虽然对中国经济是一项好消息,但影响可能有限。
邱万钧说,这是因为无论是中国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在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决策透明度方面一直为人诟病,这也造成中国有很多基础建设,乃至于连带相关的不动产建设,最后都形成所谓的烂尾楼的情况。所以如果这1万亿的国债跟过去使用的方法一样,好大喜功而没有经过审慎的投资评估,那么对中国经济长期来讲,可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表示,中国如果发行太多国债,财政赤字太高,可能会被国际信评机构降低信用评级,造成国债卖不出去,甚至资金外流,反而可能引爆中国的金融风暴。
他表示,中国的地方债本身虽不致造成金融危机,但已经抵销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向前运行的动能,所以这一次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准备要用1万亿国债来彻底地一次性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
地方政府偿债负担加重 还款高峰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在今年1月发表的地方财政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疫情冲击,中国去年各省债务增速远超过收入,偿债负担加重。
中国粤开证券今年2月份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4万亿元,专项债务20.7万亿元。
此外,自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导致负债率攀升、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并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呈现总量大、增速快、付息激增、期限拉长的4大特征。
中国信评机构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在7月底公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2023)》也表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地方债余额突破35万亿元,预估今年底可能逼近40万亿元的历史新高。蓝皮书指出,地方债正面临还款高峰,2023年至2025年的年均还款量将高达3万亿元左右。
中国经济进入高风险未知领域
严重的财政和金融失衡已经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带入高风险的未知领域。即使有中央政府为金融系统背书,也无法挽救颓势,甚至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对债务问题奉行拖延政策。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最新评论指出,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退却,地方债务岌岌可危,而银行体系暴露于这两方面风险之下。
有传统观点认为,即使这是金融危机的先兆,但在中国体系中,政府为金融系统做靠山,而技术官僚也可以把控局势以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上述分析指出,这种观点已经严重过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显示,中国除利息外的预算赤字在GDP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今年达到了7.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高了对中国的政府财政赤字预测,即到2028年,上述比例将升至7.8%。此外,尽管中国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达到4.9%,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中国经济预期,认为中国未来四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4%,低于一年前的4.6%预期。
上述分析认为,这使得中国摆脱债务泥潭的难度大大增加。
近年来,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高昂利息待偿、土地出让收入暴跌,使中国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国问题专家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告诉《华尔街日报》,中国债务规模过大、经济增速缓慢,无法掩盖不良贷款。此外,他还担心,中共当局治理质量已经恶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