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市政策紊乱 经济调整进退两难(图)
中国房地产(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看中国2023年10月4日讯】中国国务院所属官媒《经济日报》2023年8月23日刊出〈“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一文,指出中国仍应避免房价因炒作过快上涨,并曾三次强调中国房市政策仍要坚持习近平提出的“房住不炒”定位。9月8日《经济日报》再刊出〈不要误读房贷利率降低〉一文,仍称中国各地要坚持“房住不炒”。在中国政府陆续推出挽救房市政策的当下,这两篇官媒文章显得相当突兀,反映出中国挽救房市举措及整体经济政策,仍受制于习近平的集权决策风格,及政治挂帅的经济路线而摇摆不定。
中国各地推出刺激房市政策,但未能立即提高投资信心
“房住不炒”是习近平“国进民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经济路线的标志性政策之一,也是导致中国房市下滑、加速中国经济成长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2016年底,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房住不炒”成为中国房市领域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各地频繁推出“打房”政策。打房政策的负面影响在2020至2022年间渐次出现,导致大量房企陷入财务困境、各地出现大量烂尾楼,并影响相关上下游产业,因无力偿贷而破产的建设公司成为金融投资业爆雷的主因。
2022年中国房产市场占中国经济生产总值(GDP)的13%,牵动相关产业及就业机会总计可能高达GDP的25%。2023年第二季以来,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的趋势益发明显,挽救房市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重点。在7月24日针对下半年经济形势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并未再提“房住不炒”;取而代之的是“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随后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挽救房市政策,8月底提出在全国范围放宽限贷政策的“认房不认贷”,并且要求各地积极推动房市刺激政策;在9月4日至11日的一周之内,已有9个二线城市迅速公布取消限购政策,优化房市措施更遍及30个省市。然而,由于民众对房市的信心尚未恢复,这些政策能否有效刺激中国房市的复苏速度,仍然不乐观。
官媒矛盾政策信号透露中共高层立场暧昧,制约房市政策调整幅度
在中国政府积极挽救房市,而市场信心仍然不足氛围下,官媒《经济日报》的两篇文章显得相当突兀。值得注意的是,由《人民日报》主管主办、同为官媒的《证券时报》在9月6日刊出〈因城施策取消非必要限购限售支持楼市复苏〉一文,文中直指限购、限贷、限售等抑制投机炒房的限制性措施,在新形势下已不合时宜,应当尽快取消。两份官媒传达相互矛盾的政策信号,更反映出中国当前房市政策的模糊与紊乱,凸显中国官员在经济政策上立场摇摆的窘境。这些紊乱的政策信号也提供了一些线索,帮助吾人对当前中国房市政策以及整体经济政策的决策情况及前景,做出初步判断。
一、习近平应未同意放弃“房住不炒”的政策路线
虽然7月政治局会议不再提“房住不炒”,但不代表习近平已经放弃此一政策方针,及其代表的抑制资本经济路线。事实上,2021年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同样讨论经济工作、同样未提“房住不炒”,也提及促进房产业健康发展,但其后中国政府并未提出足以挽救房市危机的政策调整。就此,近期《经济日报》坚持房住不炒有两种可能情境。
其一,习近平可能已经对中共高层明确指示房市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幅度,并授权主管经济工作的总理李强在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推动范围有限的刺激房市政策。若此,则《经济日报》是为国务院对外传达当前刺激房市政策的红线,表明政策调整幅度不会逾越或挑战习近平亲自提出的“房住不炒”指导原则。然而,从另一份官媒《证券时报》仍大力呼吁各地松绑房市管制政策的立场来看,中共内部对“房住不炒”的存废并无明确共识。
其二,习近平更有可能仍未在中共内部就“房住不炒”的存废做出明确表态,使国务院对房市政策调整幅度存在疑虑,担心过大的调整幅度激怒习近平。因此,透过《经济日报》向习表态,宣示“房住不炒”仍是房市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
二、习近平集权决策与政治挂帅的经济路线仍限制中国政府回应能力
中共决策体系的封闭,使外界无从验证政策调整过程的真实情况。但前述两种可能情境,都说明习的集权决策仍然对房市政策形成具体制约。《华尔街日报》指出在6至7月间由于习近平垄断经济政策决策权力,使中国经济官员无法在缺乏明确指示下调整政策。而近期《经济日报》呈现的政策信号,说明从7月24日政治局会议至今,中国经济官员很可能仍未摆脱此种制约,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推动政策调整。正因如此,中国当前刺激房市政策仍未触及房市不振的核心,亦即未能撤除箝制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使大型房企仍然无法摆脱资金困境。
进一步来看,作为反映习近平意识形态立场及经济路线的代表性政策之一,“房住不炒”与习近平政治地位的连结,可能更高于疫情时期的清零政策。因此,对于“房住不炒”的质疑很可能被习视为对其领导权威的挑战。习近平为维护其经济路线的正当性,也不会轻言放弃此一政策方针。在政治挂帅的政策逻辑下,中国恐难在短期内放弃“房住不炒”、提出更有效的振兴房市政策。
三、模糊的政策方针仍将影响投资信心
政策模糊及反复,是当前中国民众及资本市场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官员而言,落实习近平在管制资本的经济路线下推出“房住不炒”,与确保房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原本就在实务上难以取得平衡,只能透过模糊的政策信号尝试兼顾这两种存在内在矛盾的任务。
然而,只要“房住不炒”仍然被中国政府奉为房市政策的指导原则,就意味着过去数年抑制房市的管制政策,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就此,中国官员可能自身都对当前房市刺激政策的稳定性缺乏信心,市场信心自然很难全面恢复,更难期待房市本身能够快速复苏。此外,模糊的房市政策可能使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更不乐观,在更广泛层面上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可能性。
结语
当前中国房市政策的调整方向,既要挽救房市以挽救经济趋缓的困境,又无法摆脱“房住不炒”的制约。此种情况其实与2022年中国政府犹豫于是否放开清零政策的情境颇为类似,都是根源于习近平的集权决策风格及政治挂帅的政策逻辑。另一方面,房市政策的进退两难,其实是中国当前各方面的缩影。对基层群众而言,也体现出在总体经济数据“长期看好”与真实生活处境难以改善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中国梦”、“共同富裕”等政治愿景的破灭。
在经济、社会、外交领域,中国都面临放弃习近平路线以挽救颓势,或是坚持习路线却牺牲发展机遇的选择。然而,在各领域的挑战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中共高层没有太多时间寻找兼顾两者的解决方案。在仓促的选择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较为激进的经济政策,甚或难以预期的政治冲突。今年11至12月间,中共将先后举行20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届时中国经济政策是否会出现2022年放开清零政策时的大幅度转向,以及政策调整隐含的政治意涵,都值得密切关注。
(本文为《上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