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许多人最期盼的,当属当天跟亲友的团聚。(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关赏中秋圆月亮时,人们最期盼的,莫过于跟亲友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了。然而真正的团聚其实源自每个生命的久远,而那最深的滋味用孩童的心境去品则更真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是大诗人李白《古朗月行》的前半部分。简明生动令人心生向往吧?
不过,为什么对小孩子来说,对白玉盘和瑶台镜的认识更胜月亮呢?其实,其他空间的景象在六岁之前的孩童的眼里,应该是比大人更清晰通透的,所以讲出来也很打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些事物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实际上都有,只是被肉眼造成的太多后天观念给埋没了,因此很难回忆起来。
白兔捣成的仙药,能知道是给谁吃的吗?又有谁人不想返还美好的宫阙仙境呢。这也引出了全诗的后半部分,“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蟾妖祸乱侵蚀了圆月的影象,看似残损,其实是天象在人间的对应。
有谪仙人之称的李白,是一位修炼人,他在此对羿落九乌的讲述也许正是透过他的功能所见,而不需要借用什么,这才会自然且连贯地道出后面的忧虑:“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高深的修行者,不会太执著有着必然历史规律的朝代更替,当然更明白人身业力的轮转。所以也许是如看到过去一样,诗人见到了更久远未来的景象。人一旦背离了神性,就会被妖邪诱惑并沉沦,那才是真正可怕的。
诗词作为神传文化,其内涵层面也是多重的,对应着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或许这首诗也同样寄寓着诗人对末法末世的预言,意在提醒人们尽快清醒。因为毕竟我们生命的本源是仙宫而非红尘,内心又怎会不深切渴望重返本来的家园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