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付笑谈】“实质上破产”的究竟是哪个政权、哪个国度?(图)
图为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中心建筑。(摄影:李松儿/看中国)
最近,英国中部的伯明翰市政府出现财政危机,还把情况形容为“实质上破产”。伯明翰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作为需要承担大量公共责任的市政府破产,难免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这样的事在英国也不是第一次。几个月前,西南地区的小城沃金(Woking)市政府也宣布破产,情况比伯明翰更严重。资料显示沃金市政府的财政赤字高达12亿英镑,比刚宣布破产的伯明翰市的7.6亿英镑赤字还高出了超过57%;人均赤字负担也比伯明翰高出28倍。
发生这样的事件之后,市民的生活却似乎一切如常。几星期前,曾经去沃金探朋友,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市政府及商场继续举办周末的活动。朋友住在沃金市政府有份参与建设的出租房屋,也没有特别的忧虑。租约期满之后如果要加租,作为业主的市政府也只能根据租约的规定,每次调整租金不能多于百分之五。
市政府出现财政亏损,影响还一定是有的。估计两个市政府都必须重整公共财政方案,会削减一些政府雇员的岗位,推出一些节约措施,缩减一些市政服务,图书馆、泳池的开放时间会缩短,扫树叶的频率可能会减少,一些不迫切的开发项目也可能会延迟上马。
有某些服务可能需要调整收费,也有可能要调整市政税水平。但这还需要说服市内居民。更何况大家都懂得比较,如果引致负税较重的高收入阶层或商业机构迁离,加税的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作为已经确立的人民基本社会权利,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服务都不会受影响,中央政府也难以袖手旁观。
市政府出现财政困境,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行政体系经常出现的现象,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在美国,近60年来,县一级政府的破产个案已经接近500宗,最瞩目的当然是1994年加州橙郡的破产事件。橙郡(Orange County) 位于美国最富裕的加州地区,1994年出问题时,当地的人均年收入高达7万美元,著名的加州迪士尼乐园就在那里。当年宣布破产,是因为地方政府以公债作抵押,套取大量现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衍生性商品及债券,结果出现了16.9亿美元的亏损。
橙郡政府当年是在已经无法按期兑现债券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宣布破产,不继续硬挺,不让债务情况恶化。这做法正好显示民主社会的公共财政透明度高,监督机制健全。事后,橙郡政府的领导人也要承担责任,有人被刑事追究。破产也没有严重影响橙郡的市政及基本服务如常营运,当地人民生活没有受到大影响。几年之后,一切便回复正常,公共财政也转亏为盈。
要在这里介绍这些市政府破产的案例,是想说明在民主社会制度下,公共财政高度透明,市政府经营不善是无法掩饰的,唯有采取补救手段。正因制度完善,就算真的有市政府破产,也不见得会是世界末日,甚至连引起恐慌都不至于。
认识了这几个个案,也当明白部份中国人民对于伯明翰市宣布破产兴高采烈,是何等愚昧无知。中国人这种看到其他地方出现负面消息,便忙不迭奔走相告,甚至大事庆祝,又说“中国的地方政府不会宣布破产,证明中国体制优越”,或者“中国一定会赢到最后”之类的说话,又是何等的可笑。
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令更多中国人可以亲身去海外旅游看看,把子女送往外地留学,又可以透过各种资讯途径知道更多。但为什么这些对中国人的盲目无知好像完全没有帮助?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好,不一定会发愤追上,反而会乐见比自己好的人被拉低。这种近乎具有民族普遍性的肤浅,究竟几时才能有所改变?对美国911恐袭事件、对日本福岛的核电厂事故、对台湾的地震、到现在伯明翰市政府破产事件,20多年来,中国人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与丢人的反应,为何始终没有改善过?
英国沃金市及伯明翰市政府的财政危机,无论从规模上、严重性、以致长远的影响,相对于过去十多年不断恶化的中国地方财政危机,其实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两个英国城市,或者以前的美国橙郡,市政府就算破产,都不会出现银行存户不能取回自己的存款。
中国大陆没有市政府会宣布破产,不是因为他们财政健全,只是制度的不透明、官僚的绝对权力不受监察、加上人民的无知与无力,令政府可以不断掩饰,不断拖延。但拖延的结果是一直都未有改善,不能像当年橙郡政府般当机立断,煞止债务进一步扩大。这种分别造成的后果,究竟是那一个更严重?只要凭常识分析下,便知道根本没有理由因为伯明翰宣布破产而感到高兴。
正如现时居住于伯明翰市的前区议员丘文俊所言,面对市政府破产,他作为市民愿意迎难而上,因为“相比管治诚信破产的特区政府,仍然对英国透明度高的制度有信心。”事实上,管治诚信破产的又何止是特区政府?专政着中国的那个政权,只能够培育出大量如此愚昧的人民,又把鲁迅百多年前所描绘的国民劣根性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造成的“实质上破产”,又何止是中国当下这个政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