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红 3亿点击烧坏国人玻璃心?(组图)


中国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近日爆红。(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看中国2023年9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近日,由中国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突然在中共官方助力下爆红,影片讲述一个经过“拟人化”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家(中国)之路的故事,这令文化遗产的所有权成为热门话题。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今年年初,一段中国网红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影片开始在抖音上疯传,该用户表示“这些宝藏已推出第一定是想家了”,还有留言建议将文物大逃亡制作成动画,并进一步启发《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的制作。

迄今,《逃出大英博物馆》3集,讲述一只玉壶化成的人形,试图逃离博物馆,并在伦敦街头巧遇一名中国记者,在他的帮助下踏上返国之路。目前3集影片在抖音上已达到3亿次的点阅率,更获得官媒赞赏并转载。


中国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近日爆红。(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环球时报》刊出社评率先喊出“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并抨击近日大英博物馆文物遭窃问题,尔后又翻出历史,指责大英博物馆藏2.3万中国文物,“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

随后,央视新闻也数度发文,称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央视还赞该作品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与保存后,“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的怒火瞬间在中国点燃,引起中国民众群情激愤。

对此,自由亚洲电视台指出,有学者翻出资料佐证,这些流向英国的中国文物原先是中国前人赠送或贩卖才转至大英博物馆,如今中共官方却刻意借题发挥,试图煽动民族主义。

“这些文物是怎么到大英博物馆的?因为在中国的官方宣传下,他们说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是从中国偷过去或抢过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移居英国的中国人陈亮指出, 《环球时报》与中国小粉红均忽略一项根本问题。先前曾有学者针对大英博物馆内中国文物收藏来源进行研究考证,证实大批中国文物均是透过正常管道输往英国,例如部分收藏家前往中国购买后,便将文物赠予大英博物馆。

英国华人作家马建业也提到,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固然是严重失误,不过中共官方在此时高喊“归还文物”忽略文物背后复杂的历史脉络,他反问,清朝的皇家文物难道是要归还予爱新觉罗的后代子孙吗? “网红无论怎么闹,官方也觉得很好玩,很热闹,但是中国官方不会真正做一些举动,因为对他们并不利。”马建业认为,中共政府根本无意解决问题,只是刻意在操弄民族主义。

根据资料显示,大英博物馆共有近3万件中国藏品,最初的100多件中国文物,来自于斯隆(Hans Sloane)爵士的藏品,至19世纪再获弗兰克斯(Augustus W.Franks)爵士捐出3000件中国文物,成为馆方收藏的首批大宗中国文物。至20世纪,随着清朝灭亡、中国局势动荡,许多中国贵族、官员及学者纷纷变卖手中文物换取现金,部分流入了大英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角“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苏州玉雕大师俞挺在2011年制作的现代艺术品,送交大英博物馆收藏和展出。而如今在大英博物馆内的这个玉壶,展板清晰写着,玉壶是在2011年制成,并非影片所指的“中国文物”。

对此,就连中国媒体《南方周末》也看不下去,发文质疑“混淆文物与工艺品,赚取爱国流量,真的好吗?”并强调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一大部分来自于百年来的公私捐赠。

而一在北京经营古董家具的行家也对《联合报》指出,英法联军跟八国联军期间流失文物的数量,要远远少于中共建政后数十年间借由国营文物商店、友谊商城出口大量文物“创汇”时期所造成的流失量。

中新社旗下“国是直通车”则援引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主任段勇说法称,“目前进入海外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领域的中国文物总数量大概是1500万件”,其中90%都是属于正当地交易和交流的商品、艺术品、礼品等。

对此,在英香港历史学者杨颖宇直言,中共官方利用民族主义大旗出征向大英博物馆追讨相关文物,不外乎是为煽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找完美国找日本,找完日本找英国”。他认为在官方“洗脑”下,中国民众难免忘记“文革浩劫”;即使他们跑到大英博物馆游览,也只会加深他们心目中“被八国联军欺侮”、“丧权辱国”的固有印象。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