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失与得 习近平的“一带一路”何去何从?(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年前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9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年前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让北京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输出过剩的产能,并且,在投资数千亿美元之后,让不少国家落入了债务陷阱,未来“一带一路”是否会烂尾?

一带一路 ”十年争议不断

在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进行国事访问,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称,“让我们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随后有更多的信息被官方发布出来,在2017年,官方正式命名为“一带一路 ”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被外界视为是习近平外交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寻求借此推升实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官媒宣传称,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

官媒引述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称,2021-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8万亿美元扩大到2.1万亿美元,增长16.7%。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7月2日也发文称,非洲国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2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已与中国签署相关合作文件。

9月6日,据法广RFI报道,法广法语部副主编乔里斯·齐尔伯曼(Joris Zylberman)指出,北京不惜一切代价想要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出资者和主要受益者的网络。它创建了一个复杂的陆地走廊和海上路线网络,也成功地让150多个国家签署了参与协议。

报道认为,北京已经能够将一定数量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团结在自己周围,这些国家将在未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将自己定位为与西方世界相对的世界领导者。

虽然北京利用投资获得一些国家的支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输出过剩的产能。但是,世界银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AidData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在今年3月2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在2008年至2021年期间斥资2400亿美元“救助”22个发展中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难以偿还用于建设“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贷款,近年来这一数额飙升。另外,西方国家也对北京的野心表现出共同抵制的状态,包括陆续发布对华科技和投资等禁令。

“一带一路”是否会烂尾?

十年后的当下,中国经济的各项数据持续下降,北京当局又无有效政策出台,中国经济堪忧。

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中国区负责人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的现实情况看起来正愈发严峻。”

他说:“政府淡化通缩和增长停滞风险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令中国经济更难摆脱下行漩涡。”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处于衰退当中,能助力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投资和消费都呈现普遍萎缩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8月份发布文章“关于走出当前局势困境的建议”,其中包括针对政治、经济、外交等重要政策的十条内容。

文章呼吁中南海决策层: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重申“依宪治国及建立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决心”;重申回归“韬光养晦”,力争与发达国家搞好关系,避免新冷战;坚持领导人的任期制;改变斗争思维,特别是外交部门的“战狼”形象;停止或低调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严格遵守国际条约(WTO协议)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制止“国进民退”,让民企成为市场主体;禁止所谓中国模式的输出,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等。

文章直言,这些策略“是中国走出困境、走向现代化的不二选择”。

那么,“一带一路”是否会烂尾?

据法广RFI报道,里尔天主教大学地理学家兼讲师泽维尔·奥雷甘( Xavier Aurégan)认为,“一带一路”被北京“搁置”。中国贷款的下降很明显。理由是根据上海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的数据,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2022年贷款比2021年下降了65%。

奥雷甘表示,中国政治精英内部存在对立思想,一部分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过去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