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出现了加杠杆式的收缩现象,净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23年8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8月3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呈现萎缩。制造业出现了加杠杆式的收缩现象,净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公布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仍然保持在区分扩张与收缩的50%以下。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呈现萎缩的状态。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8%、49.6%和47.7%,比上月上升0.5、0.6和0.3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PMI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50%是这项指数的荣枯线(或称:临界点),高于50%则标志该指数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则处于收缩阶段。
中国常用两种制造业PMI指标,分别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制造业PMI。官方PMI和财新PMI的基本编制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采购经理进行月度调查。但官方PMI和财新PMI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财新PMI更关注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目前财新PMI还未发布。
据路透社8月31日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资深经济专家卢姿蕙(Louise Loo)指出,第三季的经济增长活动仍有可能上升,尤其考量到即将出台的刺激经济措施。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恶化、消费者支出疲软和信贷增长下滑,导致主要银行下调今年的增长预测,北京当局设定GDP(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很有可能无法实现。
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政策制定者仍面临提振内需的压力。美国、欧洲和其它主要出口市场的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仍在抑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汇丰银行(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在全球需求疲软导致新出口订单持续收缩的环境下,中国制造商将需要依靠内需来弥补缺口。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指出,最新数据表明政策措施的加强,正在逐步抵消扰乱中国经济复苏的短期因素。他并预期随着政策落地见效及基数效应,9月份的PMI将有机会重返扩张水平。
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下滑,按照经济学理论,在这种条件下风险事件会变多,企业和居民都会变得更加谨慎,都会努力降低自身负债,即“去杠杆”。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曾讲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企业不肯借贷,而且把企业利润都用于还债,竭尽全力降低负债规模,尽量“去杠杆”,从而导致日本出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8月28日,中国《财经》杂志公司产业报道团队创建的“财经十一人”发布的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并未呈现出“去杠杆”。相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种“加杠杆式收缩”。
“加杠杆式收缩”是指:如果从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角度看,很多制造业行业无疑在收缩。但是,这些行业的“净资产负债率”却在显著上升,即“杠杆率”还在上升。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杠杆率上升了,而且其中11个行业杠杆率上升了10%以上。皮革毛羽、化学纤维、石油煤炭加工业,这三个行业的杠杆率上升了20%以上。
净资产下降,负债上升,杠杆率会显著提高。净资产减少往往表明行业前景暗淡,企业所有者不愿增加投入,部分企业甚至永久退出该行业。
文章认为,这些行业净资产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亏损,因为除了黑色金属,其它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还是正数。那么净资产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所有者通过分红等方式落袋为安了。在经济下行期,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主动“去杠杆”,从而避免经济进一步恶化之后,被迫“去杠杆”。被迫“去杠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破产清算。
文章强调,需要注意一点,经济最艰难的时期也许还没到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