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可知每一个男孩内心的苦?(组图)
我们的社会喜欢传颂勇敢的美德,否定懦弱,特别是对小男孩。
许多家长看见小孩表现出勇敢的行为,常会不经意的称赞小孩。可是看着小孩追求勇敢的同时,也要顾虑到小孩心中的恐惧,尤其是有些年纪较大的小孩爱逞强,特别是男孩。有时从小孩僵硬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他的恐惧,但他们常常会忍住,说不怕。这时,如果大人要求小孩拿出勇敢面对,可能就会害苦小孩,因为这等于是变相鼓励小孩压抑恐惧。
我们的社会喜欢传颂勇敢的美德,否定懦弱,特别是对小男孩。若表现勇敢,就会受到大人的称赞;若遇到什么事情委屈落泪,就会被嘲笑软弱。当然对于勇敢,我们可以给予高度的肯定,但也要记得为小孩设想,带领他们面对那个害怕的自己,这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然而在我们鼓励小孩追求勇敢时,常忽略了恐惧的情绪。而勇敢的根源,正是来自于爱与接纳。每个人都希望培养小孩勇敢坚强的品格,但事实上,内在的勇敢是一种内化的历程,不是天生就深植在小孩的内心深处。
压抑恐惧会造成男孩心底的苦。
当小孩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附关系,内心自然会筑起“安全堡垒”,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全感。当他感到害怕、遇到挫折时,他会来寻求父母的慰藉与安抚,当他的内心得到抚慰、温暖之后,自然能充饱电力、信心满满地再次往外探索、寻求挑战。有安全感的小孩,会一次次离他的父母越来越远,勇敢走上独立之路。
人人都希望小孩坚强勇敢,但勇敢的关键在于父母身上,而不在于“教育小孩勇敢”这件事上。当小孩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即使再害怕,也有父母保护;即使再软弱,也有父母深爱着自己,这样小孩才能从父母用爱灌溉的沃土上长出勇敢。
那该怎么与小孩互动呢?可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沟通。(以上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一、引导小孩,让他们能分辨害怕的情绪
“房间暗暗的很可怕,对不对?”
“想跟小朋友说请把玩具还给我,但是不敢说是吗?”
二、试着用同理心体会小孩心中的害怕,帮助小孩正视自己的情绪
“黑黑的房间什么都看不到真的有点可怕。”
“我们大人也有不敢说的事情喔。”
别老是跟小孩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因为只有认同小孩害怕的情绪,小孩心中才不会有“害怕是错误、丢脸”的观念。哭也是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并不是全然的懦弱,老是嘲笑小孩“羞羞脸、爱哭鬼”更不是教育小孩的好方法。否则这种嘲笑的方式将会潜藏在小孩的意识深处,成为终生背负的原罪。
三、可以依照小孩的年纪,教导、引导他找出克服害怕的方法
“那我们先开灯,房间亮了我们再进去!”
“那我们一起去跟小朋友说好吗?”
为人父母,面对小孩不勇敢的言行举止时,先别要他勇敢,应该用爱让他的安全感建立起来,并采取正面的心态去回应小孩。
所谓的“爱”,是小孩“真正需要”的爱,而不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若不知道小孩的真正需求,就该放下脸面,勇于学习,这也父母成长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