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滑财政收入高增长 再发1.5万亿元债券(图)


中国经济下滑财政收入高增长。(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8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在中国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公共预算收入139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并且,还要再发行1.5万亿元债券,为地方政府的债务纾困。

中国财政部8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3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117531亿元,同比增长14.5%;非税收入21803亿元,同比下降2.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849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5485亿元,同比增长11.8%。

其中,增值税43578亿元,同比增长84.2%。中国财政部解释称,主要是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

同比增长的还有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它各项税收,收入合计708亿元,同比增长2.1%。

其它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与消费税、出口退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环境保护税同比下降。

资深独立中国经济分析专家蔡慎坤在推特发文指出,税收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对深陷债务危机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当然是好消息,也能够有效缓解财政压力。而令人忧虑的是,各项经济数据并不足以支撑靓丽的税收增长,税收高增长意味着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更会直接损害经济发展活力。更让人疑惑的是,如此之高的税收增长不知从何而来!

文章认为,中国税收收入屡创新高,税收过重的问题必然会引发舆论关注,虽然官方一再强调中国宏观税负与国际社会相比属于较低水平,宏观税负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税收收入增速远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个人收入增速,说明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宏观税负在不断加重。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公布了7月份和1-7月的经济数据,在一系列疲弱指标的基础上,零售销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长速度均低于预期,这表明中国的商业和消费动力不足。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拖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不断增加、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外贸出口受阻,导致中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第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第二季度GDP仅增长0.8%,体现出经济复苏明显放缓的趋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1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12.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13.5%。

财政收入和经济及企业状态正相关,而今年经济运行和企业利润都在下滑,财政收入仍保持高增长,有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因疫情缓交的一些税负已经落在企业头上。

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监管部门已初步批复各地方政府上报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方案,向12个地方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发放约1.5万亿元,包括天津、云南、陕西、重庆等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在配额上将给予更多支持。

据中国《财新》周刊,中央金融委、国务院高层部署了摸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最新情况,认为形势总体可控,但个别地区和机构存在一定风险。7月初财政系统启动用于置换部分隐性债务的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申报工作。另外,央行或将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由主要银行参与,配合财政的再融资债券,将一定程度上支持城投平台化解当下的流动性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迫在眉睫。在4月,贵州省率先表示无法化解债务。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网站发文表示,债务问题已成“重大而又极需解决的问题”,但受限于“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化债是指通过充裕政府财政表内资金、融资平台可用资金,并配合一系列政策、项目,去化解政府债务与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是中国各地政府可让其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项目,但是,金融市场仍将其视为地方政府负债。目前,中国财政部没有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账目。

中国官媒曾发布文章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整体数据不明,但由于隐性债务的形成多与城投平台有关,后者有息负债余额常被用来估测隐性债务规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