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七夕乞巧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一提及七夕,民众多立即联想到牛郎织女这一则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传说,不少人会对牛郎织女的遭遇掬一把同情泪,认为是天帝过于无情,居然拆散了这一对有情人。近日有一则有趣文章分析了牛郎织女跟天帝之间的是是非非,算了算这一笔未曾清楚过的糊涂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跟大家简略地说说。
七夕及牛郎织女传说
其实,牛郎织女传说早在汉代就存在了,出现时间最早应该属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有诗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提到的牵牛星与河汉女指的是有银河相隔而彼此对望着的两颗星。是的,当时百姓尚未接收到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但织女星的确是夏夜星空中最明亮、出现时间最长、最引人遐想的星星。
除了这首诗,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有载:“七夕为鹊鸟填河成桥,渡织女”,东汉的应邵《风俗通》亦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时的文献则提到了飞向天河的喜鹊一同搭起一座桥,供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在南北朝时期,就被编织得更加完整了,令人更加为之心酸、涕泣,像南梁吴均《续齐谐记》、南梁殷云《小说》均有记载。其中以殷云的《小说》记载地最为详细,内容情节不只讲到了织女嫁给牛郎的部分,还交待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之因。
大家均知,织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女儿、做着编织天上云彩与神仙衣服的工作,因此七夕又被称为“女儿节”,而之所以称为“乞巧节”,主要是因为古代女子祭拜织女来祈求自己能眼明手巧、拥有一双能制作绝佳手艺的巧手。女子会在七夕这天,使用五色线、黄酮针穿线,进行一象征仪式,祈祷自己能做出精妙织工。
古人还会拿有着七曲八弯的形状、经过油炸的点心“巧果”,来祭拜织女,进一步祈求牛郎织女能早日相会。
透过中国传统文化可知,七夕的原初意涵并不涉及情人节,但时至今日却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众人熟知的情人节。经受商业文化的渲染,让大家每逢七夕就开始产生要欢庆情人节的念头。其实,古今出现如此差距,倒也无妨,但在解读令人悲戚的牛郎织女传说一事上,倒是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牛郎织女传说之新解
一、
这里就不再针对牛郎织女的坚定爱情观来进行阐述,毕竟这两人对爱情的坚实态度,已经感动了历朝历代的无数人,甚至连外国人也闻之动容。那么,牛郎织女传说还能够谈论什么呢?换来跟大家分享另一种不同的解读,以及谈谈拆散了牛郎织女这一对有情人的玉帝吧!
有分析表示,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已经被改编成一则浪漫的爱情故事,甚至被加上了中共政治宣传内容,原有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均遭到歪曲、剥夺。其实,牛郎织女故事是在讲述不变的道理,例如:做人要勤劳,像出嫁的女子理应要勤勉持家,不该贪图安逸,如若一味懒惰将受到惩罚。
分析强调,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都是在教导民众要信神向善、遵守道德规范的,可惜在道德逐日败坏的现下社会,人们无法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了,这才导致传说的内涵遭到改换。
再分享另一个有趣的解读。
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解析牛郎织女传说,届时将获得不同启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二、
论者楚一丁在〈七夕新解 算算牛郎织女与天帝间的糊涂帐〉一文中表示,多数人都会同情牛郎织女的可怜遭遇,而在民间各版牛郎织女传说中,天帝基本上都被视为是一位棒打鸳鸯的反面角色,或被认为是一位不近人情的糊涂角色。明明见到女儿跟牛郎坠入爱河,却偏偏狠心地把牛郎贬去人间,让织女天天以泪洗面。
楚一丁强调,解读这一传说的关键是: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解释天上发生的事情、不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解释或评判神仙过日子的方式。道理很简单,如果神仙和人类的活法都是相同模样,那人类不就等同神仙了吗?!
因此,我们必须要换个角度来理解牛郎织女传说,这才能获得跟过往截然不同的新启示。想想,牛郎织女自己安排的跟天帝安排的,哪一种方式更好?
楚一丁分析说,民众对天帝最不满的,无非是因为他害得牛郎织女一家人分居两地,一年只能团圆一次。但换位思考,这样的安排也许并非坏事。因为牛郎如果是在人间度日,那他跟织女能在一起的日子最多也不过百年,但被天帝带回天上之后,牛郎等于是恢复了天籍,他将拥有无尽岁月。纵使一年只能见织女一回,后面拥有的却是数不尽的团圆次数。而牛郎织女在漫长的等待当中,还能学到以前缺乏的耐心与毅力,同时亦能增添性格中不足的责任心。
最后,该文强调,天帝同意金牛下凡,变成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的黄牛陪伴在牛郎织女身边,帮助两人度过生命低谷,正是为牛郎织女树立了一个责任与爱心的绝佳榜样。因此,认真说起来,牛郎织女传说最令人尊重的,恰恰是被误解了的天帝!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