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消失,我的文章也消失”学者控《南早》删敏感文(图)
近日一名学者撰评论文章,当中分析中国外长秦刚消失的5句话统统被拿掉。示意图。(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7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秦刚消失了。他不仅从中国新闻中消失,也从我的文章里消失了!”近日一名学者撰评论文章,发表于香港英文报刊《南华早报》,当中分析中国外长秦刚消失的5句话统统被拿掉。因此,这位学者再次发文表达了心中不满。
学者分析秦刚消失 遭《南早》删文
据美国之音报导,独立学者金培力(Philip J. Cunningham)在推特表示,《南华早报》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删除他文章中5句关于秦刚的文字。其中几句话特别提到曾担任中国驻美大使的秦刚的消失。
金培力藉推特还原被消失的关键句,他原稿写道,“秦刚的可能缺席是一个因素,因为在这个美中关系依然敏感的时刻,他特别适合充当桥梁。他自6月25日以来一直无故缺席,这表明他要么生病了,要么在政治上突然失宠。”
据金培力表示,他作为自由撰稿人,明白出版机构常常修改投稿人稿件中的文本,并有权决定文章的标题。但这次令他不解的是,有关秦刚的部分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
“那不只是一行字,是整整五句话,”他说,“醒一醒!中国的外交部长秦刚不见了!”
金培力是常年关注中国的美国独立学者。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以媒体人、作者、教师、导游身份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工作。 1989年,他在北京现场记录了天安门广场的民主抗议活动,并出版书籍《天安门之月》。
至于金培力这次在《南华早报》撰写的这篇评论,是于7月15日发布,刚好是美国总统气候特使柯瑞(John Kerry)访问北京之际。他在文章中鼓励美国继续推进符合理念与标准的外交路线,就算受到北京强势对待和来自美国国内的批评。
“我一开始没有想把这件事公开,因为这会给未来为《南华早报》供稿造成困难,”金培力说,“我从来没有当过专栏作家,但我喜欢在那里发表文章,那是全中国最接近严肃报纸的一份刊物。”
对此,《南华早报》没有立即作出回复。
新闻人王向伟曾担任《南早》总编辑,去年11月初卸任并告别这家共事长达26年的媒体,当时他撰回顾文时表述,《南早》总部在香港,因此是一国两制制度安排的受益者,可用“批判和独立”视角,审视和报导与中国大陆有关的话题。
至于突然人间蒸发超过20天的秦刚究竟在哪儿,愈加成为外界热门话题,各种流言蜚语亦满天飞。
港媒被染红 大陆老板收购《南早》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创刊于1903年,内容聚焦大中华及亚太地区,是香港最大英文报纸,读者以政商界人士为主,在香港传媒中公信力亦相对较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从阅读纸媒转移至网络讯息,《南华早报》陷入利润下滑、发行量缩减的困境。
1993年10月,有“亚洲糖王”之称的马来西亚富翁郭鹤年,透过旗下的嘉里传媒有限公司买下《南华早报》控股权,持股额达73.99%。 2009年1月,郭鹤年的女儿郭惠光接替其兄郭孔演出任主席,执掌《南早》。
英国《金融时报》曾形容,郭鹤年家族对《南早》业务意兴阑珊,南早集团在其商业帝国版图中也微不足道。文章称,“如坊间传闻为实,即郭鹤年家族1993年从梅铎手上买下《南早》属当时北京的授意,那么在一个新的政治阶段中,在缺乏直接驱动力的背景下,主业不在媒体的郭家完全没必要再为一份报纸费心。”
而前《南早》驻北京记者慕亦仁(Paul Mooney)曾指出,有传闻称北京不愿见到《南华早报》落在外国人手里,因此建议郭鹤年买下该报。
曾是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驻北京记者站主任的贝克(Jasper Becker)也曾透露,关于法轮功问题、西藏问题,还有异议人士反对中共政府等香港话题,《南早》只能用通讯社的消息。
自郭氏家族1993年入股《南早》后,包括专栏作家Danny Gittings、驻北京记者Jasper Becker,以及中国版编辑林和立均先后离去。
在中国企业阿里巴巴于2015年年收购《南华早报》后,马云成为首位来自大陆的香港老板。外界也因此开始担忧,在香港当下的政治氛围中,北京是否将通过中国大亨持有媒体来控制香港言论自由。
而事实上,近年由于来自香港政府的打压愈加明显,香港的新闻自由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