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风者卫星台湾制造 产学研20单位组国家队上太空(图)


台湾首枚自制气象卫星“猎风者”起运典礼14日在国家太空中心举行。(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3年7月15日讯】猎风者气象卫星筹划8年多,预计9月升空,其自制率超过8成,这个正港“台湾囝仔”的背后,是中科院、工研院、汉翔、华泰电子等20家台湾研发单位及厂商,组成强大国家队,让猎风者得以执行“知风预雨”的任务。

猎风者卫星(TRITON)2014年启动计划,14日终于在众人见证下,自国家太空中心起运往法属圭亚那,预计9月升空。总统蔡英文说,这是“台湾制造”飞向太空的重要里程碑,更证明以台湾半导体精密制造的优势,绝对有能力进军全球太空产业。

谈及猎风者这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孩子”,国家太空中心主任吴宗信表示,原本它是台美合作福卫七号计划的其中1颗卫星,但因双方合作计划架构出现变化,后来独立成单独的卫星计划,太空中心人员与学界将精密设计转化成猎风者上的关键元件,可说是“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

吴宗信说,猎风者与福卫五号相比,关键元件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效能更佳,背后正是台湾强大的产业,宛如“亲戚朋友”协助拉拔猎风者长大,如今才能顺利“到外地、出社会”。

猎风者整颗卫星包含酬载,共有约82%是由台湾研发制造,若加上地面设备,有超过20家台湾的研发单位及厂商参与。

摊开猎风者国家队名单,10大关键项目中,“卫星电脑”、“电力控制单元”都有中科院的参与,其中卫星电脑扮演大脑角色,与卫星的软件搭配后,执行卫星所有动作与操作;电力控制单元则是卫星的能源控制中心,管理电池充放电,并控制提供给卫星元件的电能。

由芳兴科技参与的“S频段天线与滤波器”,是用来接收地面卫星控制中心的指令,以及回传卫星资料与状态至地面控制中心,而滤波器则是降噪声的仪器。

中科院、卓越光纤、鑫豪科技携手参与的“光纤陀螺仪”,则能传感卫星的角速度,使卫星电脑得以控制卫星的方位与姿态。

“GPS导航接收机”方面,提供卫星的时间、位置与速度,这些是卫星自动操控所需的基础资料;其背后参与者,包含工研院、兆发科技、兴普科技、华泰电子、成功大学。

所谓“推进模组”,则是小型推进系统,用以调整卫星轨道;猎风者配备的推进实验模组,是国内首次研制的模组、为实验性质,由公准精密、永升钢铁、台湾矽微、升鑫机械、裕昌电机、益材科技、孟晋科技、苗铁精密、展杰工业与美勋实业参与;同时,卫星另搭配一个外购的操作型模组。

汉翔公司则参与类似人体骨骼、用以支撑或安装所有卫星元件的“卫星结构体”研发,以及“机械地面辅助测试系统”。

猎风者是观测风场的卫星,搭载国内自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接收仪(GNSS-R),在低地球轨道上,搜集由海面反射的全球导航卫星讯号,利用讯号反射的物理特征,据此反演当时的海面风速。

比如随海面粗糙度不同(风浪大时水面如磨损铜镜、风平浪静时如光滑铜镜),接收到的讯号特性、即强度与延迟时间,会有所不同。

不过,GNSS-R酬载接收的反射讯号非常微弱,也因此,猎风者需要工研院参与的“GNSS-R仪器低噪声放大器”,这一元件能将微弱讯号放大、但同时不产生太大噪声, 使接收机可进行资料处理。

至于“地面卫星操控中心”,则有凌群电脑、新鼎系统、国众电脑、华苓科技的参与。

未来猎风者卫星升空后,吴宗信指出,期待它每天能提供接近7万笔数据,最重要的是,可在剧烈天气、比如台风生成初期,就得以进行观测,以提早知道会不会发生,进而强化科学研究跟气象预测的资料量,与福卫七号并肩作战,力拚让台湾成为国际关键气象资料输出国,为全世界气象、科学界带来重要贡献。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