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强于预期的背后原因(图)
最近几周中国央行已开始遏制人民币贬值。(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7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编译/综合报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已下跌近5%,最近几周中国央行已开始遏制人民币贬值,将每日人民币中间价固定在强于预期水平。
一些分析师认为,更强劲的因素是由于“逆周期因子”(countercyclical factor,CCF),这是对设定交易区间公式的调整,以给予中国央行更多干预汇率的自由空间。
中国央行最近采取行动阻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滑,设定了强于预期的每日人民币中间价,同时外汇市场交易员也发现国有银行有时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出售美元。
此前在5月份,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召开会议表示,央行、外汇局将在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
上述报告称,稳汇率政策工具箱丰富,例如“逆周期因子”调节、外汇风险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等,“为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提供了纠偏保障。”
下面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每日的人民币中间价是什么?
人民币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在岸汇率实行官方管控的浮动汇率。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被允许每日在人民币中间价上下浮动2%的幅度内进行交易。
人民币中间价由中国央行监管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在港台时间的09:30开盘前计算得出。
它是如何计算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向14家银行做市商组成的小组寻求报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定价。
银行在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交数据之前,会参考前一天在岸人民币收盘价、隔夜美元走势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人民币指数等一篮子货币的变化以及市场供需状况。
去年,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银行被要求在计算中应用“逆周期因子”,并相应调整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交的数字。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2017年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模型由“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由此诞生。
当外汇市场出现明显波动、人民币持续贬值,中国央行就会重启“逆周期因子”。
中国央行表示,逆周期因子旨在更好地反映供需情况,引导市场参与者更多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
中国央行从未透露其如何计算逆周期因子,但分析师表示,其目标是抑制在下午4:30计算的官方收盘价对第二天定盘价的影响。它允许做市商对收盘价进行折扣计算,因为收盘价被认为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
为什么逆周期因子被视为捍卫人民币的举措?
逆周期因子出现在人民币贬值的时候,而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被忽略。2020年,人民币大幅升值,当局决定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多作用,逆周期因子被暂时停用。
测算表明,在2022年人民币汇率两次急速下跌期间,中国央行事实上已经启用“逆周期因子”。在人民币第二次急速贬值期间,8月30日、9月1日和2日,中国央行采用“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中间价的幅度分别为0.46%、0.29%和0.22%。
分析师认为,仅在今年6月的最后一周,在五个交易日中有四个交易日设定的每日定盘价强于预期,其中两个交易日的定盘价大幅高于预期,这被认为是中国央行干预的迹象。进入7月,这一趋势在本周仍在继续。
分析师认为,这更多地是一个信号,而不一定是引导货币的有效工具,上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5.3%。
汇丰银行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这种逆周期因子调整将在未来几天继续,以减缓人民币贬值,但我们预计中国央行不会划定界限或试图强行扭转这一趋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