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组图)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隂之兰亭,脩稧事也。羣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恵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懐,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懐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讬,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舎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扵所遇,暂得扵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闲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懐;况脩短随化,终期扵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扵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懐,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扵斯文。


神龙本《兰亭集序》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共28行,324字。(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题解与赏析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南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少从卫夫人学书,及长又师法钟繇、张芝,并上溯李斯、蔡邕等人,博采众长,到晚年终成大家。他突破了隶书笔意,创立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其书法潇洒飘逸,圆转自如,既与魏晋名士风度相互表里,又更多了几分道家的仙气。古人赞之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妙喻。

其中《兰亭序》虽是草稿,却是王羲之的毕生杰作。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黄历3月3日上巳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统、孙绰等42位当代名士齐聚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到水边祓除疾病和不祥的传统风俗)之会。众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汇为《禊帖》,或称《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为此诗集作序。

王羲之俯仰天地,见山水之美,又想人生之无常,不由感慨万千,下笔如神,一气而就,用当时贵重的“鼠须笔”和“蚕茧纸”,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既是散文杰作,更是书法神品。通篇笔势纵横,意气淋漓,如龙跳虎卧,浑然天成。但见其笔画轻重疾徐、疏密斜正,皆敛放揖让、承接呼应,无一处不妥贴,无一处不潇洒。纵使有涂抹疏忽,亦无伤大雅。全文共有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却变化多姿,无一雷同。真正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深境界。

据说王羲之酒醒以后,曾经数次重写《兰亭序》,但都比不上最初所写的那篇,因此感叹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兰亭序残石,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出土。(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版本流传

可惜《兰亭序》真迹今已失传。今天所传下来的只有临本或摹本。

现今存世的唐代摹本,一般“神龙本”保留了最多的真本讯息,因此最为著名,也是公认的最佳本子。“神龙本”是唐太宗命令冯承素作的钩摹本。他以双钩廓填法来摹写王羲之原本真迹《兰亭集序》,而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因为卷首钤有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年号小印,故得名“神龙本”。且由于神龙印迹只有左半部,所以或称为“神龙半印本”,以便与其它摹本相区别。该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之说,最早可在北宋米芾于唐褚遂良临兰亭的跋中所说的:“米姓秘玩,天下法书第一”见到。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也称:“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