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经济数据凸显通缩危机(图)
经济数据显示,通缩征兆已经很明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6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对经济表示乐观,并称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会比较高。但是6月9日发布的包括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在内的经济数据显示,通缩征兆已经很明显。
据中国央行网站6月9日发布的信息,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赴上海调研金融,现场了解企业经营和金融服务情况。与部分在沪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交流,宝武集团、上汽集团、吉祥航空、飞利浦投资、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易纲称,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会比较高(主要是基数效应),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将在1%以上。
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济通缩风险显露,中国5月CPI同比上升0.2%,PPI同比下降4.6%。
CPI数据分项来看,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1.0%,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0.9%。1-5月,CPI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0.8%。
5月份,PPI环比、同比均继续下降。
PPI以七年来最快的速度下降,降幅快于预期,原因是需求疲软给放缓的制造业带来压力,并给脆弱的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据路透社6月9日报道,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通货紧缩风险仍在拖累经济”,他补充说,“最近的经济指标发出了一致的信号,表明经济正在降温”。
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快于预期,但最近的指标显示需求正在迅速走弱,5月份出口、进口和工厂活动均出现下滑。
在中国经济去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慢的增长速度之后,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了萎缩的信号。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紧缩,民众收入增长放缓,因此国内需求低迷。”
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将降息或向金融体系释放更多流动性。此前其在3月份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北京当局为今年设定了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由于经济持续出现放缓迹象,分析师一直在下调他们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经济界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胀本质上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及其流转速度(即货币转手次数)。而它们眼下的运行轨迹,正在指向经济衰退。北京当局需要提出更多支持政策,才有可能带动经济走出通缩。
通货紧缩(通缩,deflation),本意为货币流通数量减少,但也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通货紧缩时,会使无急迫需求与耐用品的消费延后,造成消费支出收缩,影响商家与企业的营收,并反过来造成消费力持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经济衰退。
时评人士唐新元撰文《中共极力否认经济通缩是在掩盖什么?》指出,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各界众说纷纭。在全球通胀(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中国通胀数据处于低位甚至还在下降,因此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通缩(通货紧缩)。但是,中共官方和官媒接连否认。
文章指出,中国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共控制下的变异经济体系,因此很难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通缩和通胀特征来判断目前中国经济的状态。通缩在货币方面也可体现在人们倾向于持有货币,而非投资或消费,人们需求不足、收入降低影响消费意愿。所以,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非典型通缩”。实际上,中共极力否认经济通缩是在掩盖经济衰退这个事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