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松年〈斗茶图〉看宋代饮茶美学(图)


斗茶,是宋代从宫廷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习俗。图为明唐寅斗茶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艺史上,饮茶方式发生过多次的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饮茶方法。饮茶形成风尚起于唐代,到了宋代更是盛行,几乎成了全民文化,且其烹茶方式、斗茶活动是独一无二的,是历史上的绝唱。在斗茶的过程中,大大发扬了饮茶的技巧与饮茶之美学。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从宫廷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习俗,在当时的画作中就有诸多斗茶人物的形象出现,刘松年的〈斗茶图〉就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幅。

〈斗茶图〉生动传神

刘松年是浙江杭州人,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他一生中创作的茶画作品不少,但流传于世的不多。〈斗茶图〉是他茶画中的精品,艺术评价颇高。

斗茶图〉描绘四人带着做茶的都篮,来到参天古树之下,听松涛煮茶,他们或烹茶煮水,或品茶论道,其中一人正一面在炉火上煮着茶汤,一面兴味十足地转头加入谈茶论技中。画中人物个个神态悠闲,加上苍翠挺拔的老树,更彰显出画作的生动传神。

整体画面风格工笔与写意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自然流畅,并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表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笔触精娴熟练、生气盎然。

点茶斗茶饮茶美学

斗茶始于唐代,是茶叶品质优劣的判别方式。每年在新茶上贡前要先斗茶,“斗”出来的上品便是“官茶”。到了宋代,越来越普遍,且发展成为民间的一项比茶叶品质,斗烹煮技巧,且极富趣味性的一种竞技活动。

斗茶首重选茶及碾末,也注重水的选择。斗茶的用具或是金缕玉雕的,或是官窑产的名瓷,讲究非凡,最后以茶的色、香、味决出高低。

宋代斗茶以茶白为贵。色纯白,表示茶叶嫩、制作恰到好处。其次是看汤花,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

如果汤花泛起后很快涣散,不能咬盏,就属次级品了。汤花一散,盏面便露出水痕。所以,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是汤花优劣的依据。水痕早出者为负,晚出者为胜,胜一次称“一水”。

宋代的斗茶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比赛,更是饮茶美学的延伸,若与现今的咖啡文化相比,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文留言

作者官筱彤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