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噤声 香港不能演“六四舞台剧”6月登台(图)
《5月35日》舞台剧将在台湾首演,图为主办单位及嘉宾合照,左2为晓剧场导演钟伯渊;右2为拥有此剧版权的前“六四舞台”主席列明慧。(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3年6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今年是1989年天安门“六四事件”34周年,讲述六四受难者家属的香港舞台剧《5月35日》无法在香港上演,但将于6月2日至4日在台湾首演。台湾版《5月35日》强调,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为了追求民主自由而失去家人的景况。
今年是六四34周年,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与晓剧场合作,将《5月35日》搬上台湾舞台,于6月2日至4日共演出6场。当中5场以国语现场演出,1场属粤语读剧。
前“六四舞台”主席列明慧指出,港版国安法实施后,每年举办六四烛光晚会的香港支联会被迫解散。前副主席邹幸彤等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维园再也没有六四烛光晚会。有关六四的书籍和影片在香港公共图书馆被下架,“国殇之柱”被港警扣押,港人的六四记忆正被抹杀。
列明慧说,有言论、出版及创作自由的台湾,成为发表被禁制的中国及香港议题或艺术作品的重要地方。她希望《5月35日》在台湾演出,能替那些无法发声的人悼念六四。
“六四”在中国是禁忌词,“5月35日”成了它的隐喻代名词。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就以此为名创作了这部舞台剧,剧中描述了六四丧子的一对老夫妻。两老大半生承受挥之不去的郁结伤痛,丈夫为了替癌末妻子完成最后的心愿,决定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儿子。
执导《5月35日》的晓剧场导演钟伯渊表示,整出剧最动人之处是故事中六四受难者的父亲,原本因为自己的弟弟在政府部门工作,而对儿子的受难长年装聋作哑,但当太太生病时,他竟主动冲到天安门悼念儿子。
他说,台湾版本会做出一些调整,故事仍围绕六四受难者的父母,但更强调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发生因为追求民主自由而失去家人的事。
主办方昨天安排演员演出《5月35日》的其中一个片段。老太太在去世前,为丈夫准备好一切,想让他日后安心生活。丈夫在悲伤中,对妻子的冷静感到不明所以又有点愤怒。
老太太慢慢地指着一道门说,“我想打开这扇门,不是平常打扫般打开,是这种掏心掏肺的打开”,想把儿子从小到大的东西都重新看一遍。
她对丈夫说:“所有跟他有关的东西我都想看最后一次,然后我要去广场,没错,就是你最害怕的,我们去广场,我要好好哭一场。”接着,老太太声嘶力竭地哭了。
《5月35日》舞台剧简介
1989年发生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被中共视为禁忌议题,人们为了绕过网络审查,只好使用一些隐喻名词,如“5月35日”、“8平方”等。简单地说,5月35日就是5月31日加4日,也就是6月4日。
香港剧作家庄梅岩于2019年(“六四”30周年)创作了舞台剧《5月35日》,作为悼念与警世,引起了广大的回响。
此剧描述了一对北京老夫妻阿大与小林的故事。妻子小林罹患癌症不久于人世,最后的心愿是到天安门广场为30年前死于“六四”的儿子“哲哲”哀悼。因弟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阿大,长年对儿子受难的真相隐忍不问,但为了替妻子了愿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就来个光明正大的纪念,冲击这条不正常的底线。”
此剧首演时,正值香港爆发历来最大规模的反送中运动。全剧以30年的时间轴,或直叙或倒叙,将历史事件与当代进行中的事件跳跃式呈现,除了让不熟悉“六四”事件的年轻世代了解历史的脉络,更进一步对照当代的处境,意识到面对社会的不正义与政治强权压迫时,人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从北京1989民运到香港2019反送中,抗争的精神是一致的。
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表示,每年的“六四”不只是回溯追究天安门事件,更是全世界检视中国与香港人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