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付笑谈】中国经济阴干在所难免(图)
钟剑华表示,大陆经济未必会全面爆煲,但40多年的改革成果,也有可能会随着政治倒退而慢慢被阴干。(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去年五月底,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了一个10万人的大会。这个大会与其说是要解决问题,倒不如说是要向已经把持一切权力的习近平集团提出警告。
这是国务院第一次清楚说明地方债务已经去到爆煲边缘,国务院领导下的政府也没有办法提供解决方案。至于会议中提出一些松绑措施,例如让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以向人民及社会举债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对于很多基层人民来说,地方政府已经信誉破产,由地方政府发债,究竟有几多人会自愿购买这种可能最终又会变成废纸的债券?根据过往其他政策的经验,很有可能又是要运用政府的权力,强制地方基层人民分摊,最终还是要由人民承担地方政府的错误及后果。
稍后的时间,又出现了部份地方政府大幅度削减退休职工根据医疗社会保险保证可以报销的药物津贴金额,结果又是引发一轮的骚动。有说法是因为退休人数越来越多,不如此便难以满足所有退休职工的药物开支需要,要不就只能加重仍然处于经济活跃年岁人口的负担。
这说法十分牵强,也没有说服力。推出这个制度的时候,不是已经应该根据人口结构转变的推算,把职工当年要承担的供款金额,及晚年可以享受的津贴金额计算出来的吗?政府如此解释,显然只是在激化跨世代的利益矛盾。把矛盾如此转移,显然又只是想掩饰相关的保险基金已经部分被掏空这个事实而已。事实上,在中共现在这个体制,被贪官污吏掏空的又岂止是医疗基金。
当李克强提出警告的时候,对于习近平而言,正要贩售他的政绩,主旋律是全面小康;又要高举他的英明正确,一定要坚持动态清零,从而保证他在去年十月的中共二十大打破邓小平定下的规矩,确立其长期领导地位。所以,当然不可以确认李克强那个10万人大会的说法。造成地方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便一直得不到正视,河南省地方银行的爆煲事件,也只能循“股东勾结”这个方向来处理。
到今日,习近平已经坐稳,也已经进一步巩固其权力,更垄断了中央的权力。动态清零政策,也已经取消了超过五个月,但一连串事件暴露的体制问题,长期被拖延的地方金融债务问题,仍然未有一个合理及可行的解决方法。整个中央政府似乎只是幻想问题会如他们想像般“软着陆”,至于造成这个问题的体制缺陷,就仍然得不到正视。
上星期提到,去年四月河南省多家村镇银行先后出现了存户不能取回存款的事件,正好说明体制缺陷造成的问题,根本没有可能发透过拖延来自然软着陆。北京当局以为透过优先处理人数较多的低额存户问题,就可以把问题拖延,等待资金链重建之后,问题便可以慢慢舒缓。但一年下来,村镇银行承诺的没有实现,一直被拖欠存款的部份存户开始不耐烦,上个月底开始便出现了零星的抗议及维权事件。有部份事例,据说甚至要出动催泪瓦斯来驱散人群。
取消动态清零政策已经接近半年,虽然出口数据稍有改善,北京当局也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调高。但所谓改善,其实只是与去年同期极度低迷时的基数来比较,得出来的只是同比改善数据。
年轻人的失业问题没有改善,大量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积压卖不出的现况也没有扭转。去年五月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放宽地方金融机构发债来解决问题,基本上也没有成为趋势,因为根本没有销售的对象。
这些年中共体制没有顺应体制发展规律,起动政治制度的同步改革,在习近平领导下甚至走回头路,做成的结果是经济发展无法突破樽颈,进入了死胡同。加上与西方社会交恶,又对香港这个原本可以扮演白手套角色的特区及一国两制造成严重的破坏,各方面形成的损害,正在不断累积,令所谓软着陆更加没有可能。
可以预期,过去几个星期在这里谈及的一些问题仍然会长期困扰中国社会,新的、仍未为人知的潜藏问题还会陆续有来。
中共或许可以透过垄断了的政治权力,强力的社会控制,把问题一时之间压下去。中国大陆没有发展出成熟的公民社会,也会令政治上有效处理问题的可能性不存在。
各种因素的互动下,所谓“支爆”(编注:指中国大陆经济全面爆煲)可能不会如部份人想像中出现,但四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发展、大量外资参与,及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将会慢慢失去作用。中国很可能会进入一段漫长的低增长,甚至经济萎缩的过程,40多年的改革成果,也有可能会随着政治倒退而慢慢被阴干。
注:标题为编辑所拟,原标题为《所谓“支爆”不一定发生,但阴干就很难避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