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维稳”金融 经济艰难之际增流动性(图)
市场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宽松政策可能不可避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5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编译/综合报导)5月15日,中国央行(PBOC)续作到期的中期政策性贷款,同时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但市场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宽松政策可能不可避免,以支持经济复苏。
中国央行表示,将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的价值1250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贷款,利率保持在上次操作的2.75%不变。
中国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的操作旨在充分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路透社上周对30名市场观察员进行的调查中,26名参与者(占比86.7%)预计MLF利率不会发生变化,而4名受访者预计会降低。
北京当局在去年12月取消了严格的防疫措施,这开始重新点燃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信贷需求,但1-4月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情况不佳,令人们越来越担心在最初的反弹之后,势头正在放缓。
由于国内需求低迷和投资者情绪不佳,北京当局可能不得不加大宽松力度,以确保经济复苏保持在正轨。
一些分析师表示,在中国大型银行第一季度利润率下降后,即将降息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盈利能力的压力。
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银行可能无法降息,因为它们的净息差已接近180个基点的警戒线。”
“如果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他说。
续作的1250亿元其中有1000亿元MLF贷款本月到期,意味着为银行体系净注入250亿元新资金。
中国央行在声明中表示,央行还通过7天逆回购协议注入20亿元人民币,同时将该利率维持在2.00%不变。
巴克莱经济学家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令人失望的信贷数据和不断上升的通缩风险增加了以降息形式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如果当局要打破通货紧缩/通缩螺旋,就需要采取整体方法和协调一致的政策,来稳定房地产市场并提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
他们指出,中国央行似乎更倾向于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其它结构性工具,“但瓶颈是需求疲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他们补充道。
5月15日,中国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回应通缩、存款利率、人民币汇率等热点问题。
中国央行称,“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
不过,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研究员宋维骏指出,中国经济通缩,结合金融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M2的月增速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10%,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未回暖。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空转现象,流动性在金融系统内而没有到实体经济当中,即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由于多种原因又转变为银行的存款。
经济学博士马红漫认为目前出现了通缩迹象:CPI虽然是正增长,但对应GDP(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增速目标,CPI却接近零,是明显的物价萎缩。
中国社科院经济教授刘煜辉出席华夏基金春节投资策略会时警告,“中国已进入通缩的时代,“中国眼下的经济形势一句话来讲:就是通缩开始了。经济已经落入衰退象限,老百姓确实没钱,六个荷包蛋确实瘪下去了。中国14亿人,按照央行的统计,现在是7亿人负债,如果把小孩子和老龄人剔除的话,接近全民负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