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事件:北京万人上访(图)
1949年至今唯一成功的群众上访——和平 干净 利落 高效
2022年4月23日,纪念“4.25”法轮功学员和平上访23周年之际,逾两千名海外法轮功学员,在纽约法拉盛(Flushing),举办的大游行。(图片来源:免费图片)
1999年4月25日,逾万名法轮功人士到北京的国务院信访办公室上访,该事件当年轰动了世界。至今24年了,不仅法轮功人士在此后反迫害的漫长而艰难的进程中,每一年都要纪念,对于其它海内外争取信仰、言论、生存等自由和平等的华人而言,也是一个津津乐道的奇迹。
唯一成功的案例
翻遍1949年以来的历史,在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大陆,老百姓因政策、政令和政府官员而遭受迫害与不公的案例不计其数,老百姓因不满而抵制、维权、抗争的案例数不胜数。然而,其中却只能找到一个案例,非暴力的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能够成功地让当局即时妥协,承认自己的不当行为,立即改正,并当即承诺和满足了抗议群众的全部诉求。这个唯一,就是1999年4月25日的法轮功万人北京上访。
肇因:当局不当的暴力行为
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很简单:天津警察抓人打人,拒不放人。1999年4月11日,当时的中共政法委书记罗干的连襟、马列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何祚庥在天津教育学院办的《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上发表文章,诋毁法轮功。4月18日至24日,部分天津法轮功人士前往天津教育学院及相关机构反映实情、澄清文章中多处与事实矛盾的指控。4月23日、24日,天津市当局出动防暴警察三百多名,驱散并殴打澄清事实的法轮功群众,并逮捕了45名法轮功人士。法轮功人士到天津市政府要求放人,天津市当局告知:这是中共中央公安部介入的事件,你们去北京才能解决问题。
和平、安静的万人上访
第二天即4月25日,天津以及全国各地得知此事的法轮功人士,有数万人赶到北京,其中逾万名法轮功人士来到北京的国务院信访办公室上访。有些人第一次去北京,人生地不熟,相互间也没怎么组织和协调,多数人还是北京的警察问明情况后,把他们领到中南海附近,让他们集中在规划好的区域。现场照片和实况录像显示,上访群众满满的都站在信访办门口马路另一侧外的路边。马路上除了相隔10-20米站立的警察以外,没有人群阻塞交通。给人的感觉就是人非常多,但是特别安静。
总理朱镕基出面,法轮功代表受邀,会谈提三点诉求
25日早8点15分左右,总理朱镕基一行人从国务院正门(西门)出来,过马路面见上访人群,赢得群众掌声。朱总理问:“你们干什么来了?谁叫你们来的?”
有人回答:我们来反映法轮功的问题,自己来的,没有人组织。朱总理又问:“为什么不写信上访?怎么这么多人都在这儿?”有人回答:“信都写的成麻袋了,还没得到回应。”朱总理说:“我对你们的问题有批复。”总理对面有人回答:“我们没有收到。”总理建议现场选几个代表进去进一步说明情况。
中午时分,五位法轮功群众代表进入国务院同政府官员会谈,申诉三点要求:
一、释放被非法抓捕的天津法轮功人士;
二、允许法轮功书籍合法出版;
三、合法的炼功环境。
轮流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信访办负责人,北京市负责人和天津市负责人。
当局满足诉求,群众安静离开
朱镕基很快下令天津公安局放人,重申了国家不会干涉群众炼功的政策。傍晚时分,天津按照中央指示已经释放了所有被关押的法轮功人士。随即,法轮功群众静静离去,秩序井然。另有数万已赶来北京还没到上访局的法轮功人士,以及更多准备从外地进京上访的群众,纷纷离京返回或取消了行程。
成功案例:干净、利落
4.25法轮功万人上访事件,最令人惊奇的就是,在中共专政的这样一个严酷的环境下,这么大规模的老百姓上访,竟然能够发生,甚至竟然能够成功,前所未有!更不可思议的是,其成功的过程,干净、利落。
说干净,逾万人从全国各地赶到中共中央的信访办,挨着中南海,交通没阻塞。路边站着的人比平时多了许多,却比平时还安静了许多。这群人,从早上赶来到傍晚离开,没给这里丢下一点垃圾,反而把原来地上残留的垃圾、纸屑,甚至执勤警察们丢到地上的烟头都捡起带走了,留下的是一片更干净的土地。
说利落,中共官僚系统一贯的低效率和拖沓,每一个大陆生活的中国人都深有体会,又无可奈何。从天津事件开始后,法轮功人士成千上万的上访信件石沉大海的后果,可见一斑。然而,当天津政府告诉他们去北京上访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后,次日赴北京信访办上访的4月5日这一天,当局的办事效率就好像一辆吭吭哧哧的老驴车,突然换成了新跑车。一贯旷日持久也不可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可能承认的野蛮错误、不可能满足的合理要求,从国务院最高领导到天津地方的各相关部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和平解决了。干净利落脆!双方都是来的快,去的快;群众们早上带着问题而来,傍晚带着满意而归。
随后多日,除中国大陆以外,世界各大媒体关于4.25事件的报导中,对于北京当局和民间百姓双方的表现,大多发表了正面评价,并认为不可思议,是一个奇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