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堂堂正正”竟跟孙子兵法有关(图)
成语“堂堂正正”其实跟兵法相关,出自于《孙子》。(绘图:志清/看中国)
大家都听过成语“堂堂正正”,并觉得听起来似乎光明正大、正义凛然、很符合正理,但你知道“堂堂正正”到底是出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吗?其实,它跟兵法相关,出自于《孙子》。
《孙子・军争》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堂堂正正”原始出处的话语: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文中所提及的“堂堂”有壮盛之意,“正正”则有严整之意。因此,“堂堂正正”是指军阵强大整齐,后来大家会使用“堂堂正正”来形容光明正大。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文数据库“成语典”(进阶版)网站记载:
《孙子》这一本书籍,乃是春秋孙武所撰写,是众所周知的古代兵书之一,内容分析了战争形势,并探讨军事作战的各种策略、方式,为历代兵书之祖。〈军争〉一篇则是从“治气”、“治心”、“治力”与“治变”等数个角度来谈论作战方法。
所谓的“治气”,是指选择时机,在敌军期待归返,属于最为松懈的时候来发动攻击;所谓“治心”,是指在敌方军心涣散、不安的时候来发动攻击;所谓“治力”,是指避免长途远征,休养生息来迎战已经疲惫不堪的敌军;所谓“治变”,则是指当敌军军容整齐壮盛时,应该要避其锋芒。其中针对“治变”一项,孙文原云:“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处的“陈”同“阵”,是指阵容的意思。“正正之旗”、“堂堂之陈”则是用来形容严整壮盛的军容。后来“堂堂正正”这一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光明正大,这也是现今所使用的语义。
宋代陈亮〈酌古论四・李靖〉有一段相关记载:“其阵堂堂,其旗正正,此非正兵不能然也。”这里也是用来形容军容的壮盛。但除此之外,还见有另外的引申含义,正兵所指的是正义之师。从做人方面来说,正正乃是依正理、正道而行;堂堂则是光明磊落,也就是指心地无私、襟怀坦荡,不行苟且之事。
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三・子同生》中说道:“圣人一笔一削,堂堂正正,岂有以暧昧之事,疑其君父者。”这里说的就是,做人不仅仅是要心正、念正,在行为方式上的一丝一毫也都必须要堂堂正正、磊磊落落。为了个人的利益等目标的有为,出发点就不一定是符合正理了;为了正义的目标,但却去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这样也不能算作是堂堂正正。这就好比是圣人写字那样,一笔一划都体现着堂堂正正的因素。思想与行为方式中的任何一点不正,就会产生了负面东西,积存着使人下滑的一点一滴的因素。这也是做人不可不谨慎之处。
在滚滚红尘中,人能坚守符合正道的一思一念,那就是在奠定生命提升的基础和起点。
另外,跟“堂堂正正”相近的成语则为“光明磊落”。语或出《朱子语类・卷七四・易・上系上》的“光明磊落”,是在形容心地无私,胸怀坦荡。《朱子语类》这本书,记载的正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其门人弟子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