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蚁穴”最终溃美元“千里长堤”?(图)


一系列事件仍引发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的担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5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北京当局近年来一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且联合其它国家“去美元化”,虽然美元地位仍稳固,但一系列事件仍引发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的担忧。

近几年,中美脱钩的话题时常引发舆论热议。有观点认为,脱钩是双向的,中国官方限制众多企业赴美上市或是人民币国际化等举措,也是北京当局主动脱钩的行为。

中国官媒新华社日前引述《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道称,截至2021年末,中国央行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同时,中国央行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美国之音5月5日的报道认为,无论是国际外汇储备构成、还是作为支付货币,人民币的占比均仅超过2%,份额甚至不足日元的一半,而美元地位仍被普遍认为坚如磐石。尽管如此,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仍令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人民币蚁穴最终或会溃美元千里长堤。

从以人民币买石油到与俄罗斯和巴西的交易,人民币近来在国际上似乎频频曝光。阿根廷政府日前也宣布,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

多伦多约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格雷戈里·金(Gregory Chin)对美国之音说,人们所依赖的很多有关人民币国际化数据往往来自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但是该系统并没有涵盖所有交易,所以有可能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使用量。“比如在对俄罗斯的制裁的问题上,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现在都在使用卢布和人民币,那么这能否纳入SWIFT系统呢?”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是北京当局的政策目标,但有迹象显示,北京当局也意识到这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的潜在风险,包括人民币汇率潜在的大起大落和国际机构做空人民币等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而银行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丹尼尔·麦克道尔(Daniel McDowell)说,是否真正想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到目前为止尚未没有看到北京全力以赴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因为其认为国际化的好处仍然小于金融开放的风险,北京的优先考虑是金融市场的稳定。

英国咨询公司DΞFI Advisors的创始人迈克尔·尼科莱托斯(Michael Nicoletos)在推特上说,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仍然很小,原因很简单:资本管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历史学家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等五位学者提出,北京正在另辟蹊径,无需全面实行金融自由化即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捷径之一是与其它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使其它国家从中国央行处获得人民币,而且现在已小有斩获。

同时,也有一些迹象表明,人民币在国际上并不那么受欢迎和信任。

黄金分析师Jan Nieuwenhuijs日前发布报告指出,沙特(沙特阿拉伯王国)和中国正在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然后在上海国际黄金交易所(SGEI)将人民币兑换成黄金。原因是人民币不适合用作外汇储备货币,中国有封闭的资本账户和薄弱的法治。“考虑到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缺点,售出石油然后将人民币兑换成黄金将是合乎逻辑的步骤。”

报告指出,沙特阿拉伯购买重量为一千克的金条,因为上海国际黄金交易所中一千克金条的好处是它们更适合交易。

杰富瑞 (Jefferies Group)分析师Christopher Wood在报告中也提到,沙特正在通过上海国际黄金交易所,将人民币兑换成黄金。

俄罗斯央行研究和预测部发布的俄罗斯金融部门和金融工具审查报告也指出,在西方制裁下,改变俄罗斯出口商的结算结构,并调整交易对手的组成,并不能消除货币风险,若能保留“不友好”国家货币的旧契约,央行“鼓励”出口商可以强化这类契约。其中一个理由是,人民币结算有风险,因为人民币或“友好”国家(俄罗斯盟友)的货币,通常是不可兑换或有限兑换的。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