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又想要民间投资 救中国经济得靠民营企业(图)


当局近年来不断打压民营企业,外界称为“国进民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4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官方近期将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作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具,并鼓励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对中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局近年来不断打压民营企业,外界称为“国进民退”。

目前,北京当局着力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将基础设施建设(基建)证券化以公开募集资金。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员在4月19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方式盘活自身资产,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提升民间资本投资重大项目的积极性。

目前,已上市的公募REITs的原始权益人多为央企或大型地方国企,例如,渝遂高速项目的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公司、沪杭甬高速项目的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首钢项目的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招商蛇口项目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还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下一步,发改委将多措并举,积极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经济学者罗家聪表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早已在香港和外国流行,但发改委的做法,让人联想官方想用投资工具,把海外资金也纳入共同富裕的范围,“估计当局也想搏一搏,成果如何要视乎有多努力劫富济贫。”

资深银行家吴明德表示,中国多年来只依靠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大批回报低、甚至难以回本的基建项目出现,如高铁就是长期亏损的例子,受债务危机困扰,中国官方已无法为市场提供新资金,为了完成项目指标,借投资之名,只能向民企开刀。

还分析认为,新政策是政府财力变弱,无力支持大量基建的证明,官方试图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逼迫民营企业自动献身,协助政府完成指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英国BBC认为,李强的紧迫任务之一是重建民企信心。过去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罕见的打击--教育培训行业被取缔;互联网巨头们被官方约谈、退市、罚款、拆分;房地产开发商们触及“三道红线”后,债务违约、濒临破产,留下一地“烂尾楼”。目前各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的信心不足。

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表示,李强试图向人们保证发展民企并欢迎外资。但是,“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意味着信心不会立即恢复。”

经济界与官方公认,民营企业创造了50%以上财政收入;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国进民退”现象愈发突出,国有企业利用政策和信贷的资源挤占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4月15日召开的2023(第十五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发表开幕演讲。李兆前表示,前段时间做了一个调研,当前信心和动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孤立、断供、卡脖子等风险加大,同时由于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造成了现在出口形势不乐观。疫情影响下,产能过剩、消费不振、成本升高,使得国内市场也不景气,这就造成了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也消耗了企业的积累。

第二,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仍然需要改善,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喊打喊杀的网文不时出现。

第三,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比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个别政策朝令夕改,执行中的“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问题,还有“旋转门”、“弹簧门”、“玻璃门”和隐性门槛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