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瑰宝 古人写在墙壁上的8首诗(组图)
题壁诗,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墙壁上的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题壁诗,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墙壁上的诗。壁又有屋壁、石壁、寺壁、殿壁、楼壁、亭壁、驿传壁之分。
题壁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流传至今的许多杰作就来自题壁诗。从内容上说,题壁诗都是有感而发,表达了作者写诗时的心情与寄讬。我们从题壁诗中,可以了解到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
下面是小编选取的八首题壁诗,来感受一下古人诗人作诗时的心境吧!
一、《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题西林壁》是苏轼和友人同游观庐山后,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苏轼浏览庐山的风景,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千姿万态,面貌风情各有不同。从这边看是平缓的山岭,从那边看是陡峭的山峰。远望或近观,总是产生新奇之感。只因为身在山中,视线被四周围的环境挡住,就看不到庐山的真相了。
二、《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庆历四年时,诗人被贬苏州之后,赋闲在家,一日外出游玩,来到花山寺,只见野草丛生,不见百花开放,觉得“花山寺”名不符实,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而得名,诗人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可见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三、《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郊外的半山园。(绘图:志清/看中国)
四、《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的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南宋定都临安,可当政者却只求苟且偏安,诗人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五、《题青泥市寺壁》
宋·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首诗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题于青泥市萧寺壁间的一首诗。
该诗描写了作者报效祖国,御侮杀敌的志向。诗中质朴无华,直抒胸臆,气势健举,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
六、《题诸葛谼田家壁》
宋·贺铸
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这首诗作于元佑三年(1088年),诗人路过诸葛谼时,便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平淡的风格,和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返璞归真的退隐生活的歆羡和向往,吻合无间。
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此时,诗人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八、《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淳熙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