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陷入通缩 央行货币宽松或再加码(图)
CPI和PPI数据均下跌,中国经济呈现通缩态势。(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4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4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均下跌,中国经济呈现通缩(通货紧缩)态势,中国央行或将实施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4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从环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年半以来新低。
从环比看,PPI继续持平。从同比看,PPI下降2.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创近3年新低。
中国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由于生产生活持续恢复,消费市场供应充足,促使3月CPI按月下降,按年上涨;3月PPI则受去年高基期影响,降幅扩大。
经济界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胀本质上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及其流转速度(即货币转手次数)。而它们眼下的运行轨迹,正在指向经济衰退。
上述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官方声称经济复苏,但内需始终乏力。另外,家庭对收入和就业的信心仍比疫情前低,外贸出口正在下降,房地产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因此,北京当局需要提出更多支持政策,才有可能带动经济走出通缩。
通货紧缩(通缩,deflation),本意为货币流通数量减少,但也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通货紧缩时,会使无急迫需求与耐用品的消费延后,造成消费支出收缩,影响商家与企业的营收,并反过来造成消费力持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经济衰退。
在经济学上,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表示,通胀未必是货币政策最大困扰,北京当局反而关注政策是否对经济需求有帮助,由于通胀处较低水平,若第2季经济数据不如预期,可能有减息或降准空间。
中国央行或将再次利用降准等方式释放流动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央行来保管,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降准,一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降准以后银行的资金相对更宽裕;二是因为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宽松,属于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
中国央行上个月发布消息称,“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大约释放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基础货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因素,最终产生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或将有四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降至了5.0%,而本次的降准中,也特意强调,“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按照央行的说辞或可以认为,5%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认为当前准备金率的实际执行下限,这样来推测的话,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政策工具恐将也接近尽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